让心理教育活动课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心理教育活动课;中小学心理教育;实践思考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定位和属性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心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 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 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活动或课程, 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有效适应社会和健全人格发展的一种辅导形式。心理教育活动课已被认为是将心理教育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 因此正确定位心理教育活动课是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心理教育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也不是简单的班级主题活动,它本质上是心灵成长的过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学校却混淆了心理活动课和其他学科课程,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心理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述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书面作业,还要进行理论考试。这样一味地追求学科化,完全违背了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的。
, 百拇医药
但是心理教育活动课并不以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为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以心理学理论为背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心理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都有一个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心理教育活动课作为一门新兴的活动课程,其教学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截然不同。在实施心理教育活动课时,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全新的教育价值取向,只有在这样一种价值取向支配下,才能更好地重视并完成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任务。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在于人文关怀和生命成长。
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专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的人文关怀是对学生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学生成长需要的理解和人格的尊重,以及完整生命的关怀和人生意义的观照。心理教育活动课的人文关怀应该探讨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 百拇医药
生命成长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提高生活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心理教育更要关怀学生生命成长,要融入生命教育的元素。心理教育活动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层面的问题,而且也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在人文关怀和生命成长两大价值取向下,我们又该如何更有效地设计实施心理教育活动课呢?
三、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实施
(一)科学选择活动主题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侧重点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和知识,不能上成心理学课。而应该侧重于向学生提供一个空间,使他们尽量能够用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审视自己、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给学生一个机会,尽情地抒发积极的、消极的情感,并与同学老师交流;给学生一种策略方法,使他们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和别人,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所以心理教育活动课应科学地选择活动主题。
, 百拇医药
心理教育活动课强调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主题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内容的精心选择, 不能照着参考教材或网络案例生搬硬套,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动态、生活情况,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具有代表性、共性的问题。活动主题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例如,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初中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心理发展存在种种矛盾,生理变化给心理成长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高中生正值青年初期,个体生理、心理逐渐成熟,在认知、意识、情感等方面均会有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心理教师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在课前细心观察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
(二)巧妙设计活动形式
心理教育活动课中, 再好的主题内容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且能引发思考的活动形式来实现。而活动形式应该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设计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不能为追求气氛和热闹或者特意区别于一般的文化课而去设计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活动,来达到所谓充实课堂、活跃课堂的效果,致使学生活动偏离了目的和方向。要充分结合主题内容选择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使活动课有声有色。同时活动形式的丰富也要求心理老师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除过去熟知的教材、教学媒体外,心理教育活动课更看重学生本身的经验、经历,学生的协作小组,以及课堂上特有的平等、安全、支持、和谐的气氛。有时甚至把听课的教师也作为这堂课可以利用的资源。总之,只要有利于当前主题的讨论,从报纸的新闻到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故事,从课堂的偶发事件到教室墙壁上的名人名言,信手拈来,都可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 http://www.100md.com
所以,心理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时要遵循六条原则:即平等、尊重、鼓励、参与性、目的性、娱乐性原则。当然,一个安全的环境并不是一朝促成的,它建立在平时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
(三)正确定位心理教师角色
心理教育活动课上需要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正确定位心理教师的角色,心理教师不是导演而是朋友,不是主导者而是参与者。心理教育活动课有效展开需要教师对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对活动的过程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并始终保持三种基本态度——共情、真诚、无条件关注。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 努力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被自己注意到,努力确保每个学生说的话不被自己或其他学生所误解;教师始终在营造坦诚、信任的活动氛围,不断地推动团体动力发展,最终形成团体的动力,将活动推向既定的目标。
(四)系统安排课程体系
心理教育活动课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系统地制定主题内容。一般中小学心理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等四块,每一块主题内容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制定更细化更具体更有连续性的课程体系。
, 百拇医药
例如,主题为“走出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活动确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样一个目标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实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就人际交往的主题设立一系列子课程,比如可分为人际沟通的意义、人际沟通的原则、人际沟通的技巧等。这样把活动目标细划为若干个细小而具体的子目标,效果会更好。
(五)合理拓宽活动外延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心理要求,也不强求学生能够当堂领悟。它应该贯穿学生成长的始终,毕竟体验领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学生的不断互动与启迪,不断体验与实践,不断反思与领悟。而且心理教育活动课一般都是两周一节,一节课结束后,除了学生课堂上参与活动时的体验和感受外,随着时间的流逝,该节课对他们潜意识的刺激会逐渐受到削弱,因此需要拓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外延,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从而指导具体实际行为。
, 百拇医药
在拓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外延方面,教师可以安排相应的课后实践训练项目并注重其可操作性和可监督性。例如,对学生提出课后实践作业的要求应具体而不笼统,在实践时间、地点、行为及其量等方面都作具体要求,这样学生就容易实现。还可以运用心理誓言这一方式让一节课得到思想上的延续。持久的积极的心态需要持久的积极的语言配合。有意地将积极的语言不断地灌输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地刺激他,久而久之,积极的语言能够脱口而出,并可化为积极的行动。
当然,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课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可以创设课外软环境,将心理活动课发挥在情趣高雅、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中,从而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总之,心理教育活动课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让心理教育活动课真正“活”起来,达到心理教育的最佳效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刘宣文.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 教育研究,2002(5).
, 百拇医药
[2] 王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 教育探索,2008(2).
[3] 马利文.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现实意义[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 (6).
[4] 史慧颖.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问题与对策[J]. 中国教育学刊, 2006(4).
[5] 陈明清. 心理誓言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运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4 (10) .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电邮:twj1984@126.com)
编辑/何 妍 李益倩 终校/于 洪, 百拇医药(屠雯静 黄辛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