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09年第5期
编号:12055142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心理营养(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09年第5期
     〔摘要〕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有助于正确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潜能的充分发展提供心理营养的过程。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的观点是“扶正祛邪、营养支持”。能够使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成长的营养要素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心理营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营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5-0012-03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二十世纪末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发起,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注重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

    一、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有助于正确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