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化解策略探析(1)
〔摘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作为新时期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切实探讨并化解其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发展的特点,当务之急,在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转变观念,深化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共识,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 ; 化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6-0004-04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因此,心理发展问题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失衡。据此,所谓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是因其心理发展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造成的。要从根本上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确保其心理发展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之中。因此,我们只有从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视角探求化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才能促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目标的达成。换言之,要化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不仅仅要提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个人心理素质与能力,促进他们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还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化解“排斥性”和“边缘化”的环境气氛,进而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一、转变观念,深化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陆续建立了户籍制度、务工制度、劳动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制度、粮食供给制度等14项制度,把城乡社会分开,固化和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户籍制度为中心,包括教育、住房、务工、养老、医疗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的城市居民身份与权利制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