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人文内涵;心理氛围;评价方式一、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拓展人文内涵的同时丰富并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
在心理学上,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被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面临大量的关于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的特定情境,面对这些情境个体能否作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这依赖于个体是否具有知觉与体验到他人的某种情绪的能力,从而分享到对方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而语文教材恰恰是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很好的素材,也是进行审美的优秀范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教会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感,让丰富的道德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进而升华其道德价值取向。
如《屈原列传》中无论是屈原那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还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理性的沉痛,都无不让人为之动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感情深沉志趣高远的文句,让学生理解尽管奸佞当道,报国无门,屈原只能“自投汨罗以死”,留下万古悲风,但他火热的报国之心仍在历史的时空里激越跳动,他正道直行的光辉品格,为理想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给后代中国人树立了特立高标的道德价值取向,成为国人的道德源泉。接着还可通过心理学上的迁移效应来启发学生感悟其他作家的作品:无论是“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他们身上都闪耀着洁身自好、宁折不弯的道德光辉;无论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还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碧血丹心,什么是浩然正气……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里,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营养,经常引领学生徜徉其中,久而久之,定能如春风化雨,影响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滋润他们的道德心田,他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也会渐臻于至善至美之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