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1)
〔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量表法以146名高中生为被试研究了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内控个体比外控个体体验的幸福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的标准回归系数显著。结论:(1)相关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2)内控的个体比外控的个体体验更多的幸福,而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3)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的效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且社会支持的作用要更大。
〔关键词〕心理控制源;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3-0007-03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日益关注,主观幸福感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重视的领域。主观幸福感认为人的幸福是对生活的满意,是一种情感体验。
在已有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涉及的变量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口学变量,Ryff在对年龄、性别、种族以及学历等人口学变量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发现人口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较低[1];(二)遗传和环境因素,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和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作用并共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2];(三)人格因素,研究表明对事件的应对方式(积极的或消极的)、自尊、心理控制源、神经质等对主观幸福感存在影响;(四)社会因素,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同时经济收入对主观幸福感也有作用[2];(五)跨文化因素,通过对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人群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的方式是不同的[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