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理论在培养青年学生社会活动能力中的运用(1)
〔摘要〕青年志愿者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无论对于社团活动本身还是学生的持续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在分析学生能力培养所遇到的障碍基础上,尝试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行为理论,创设条件,通过外显行为引发内在变化;通过对成功的内在归因,维持行为的积极改变并予以泛化;通过对社会技能的训练打破受挫经历—消极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在实践中寻求到了培养青年志愿者社会活动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态度;行为;内在归因;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3-0010-03
青年志愿者社团活动不仅需要志愿服务精神更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活动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无论对于社团活动本身还是学生的持续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是指导教师需要耗费很大精力面对的问题。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一直尝试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相关行为理论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社团活动成绩优异,社团成员中普遍获得社会认可。
一、问题的提出
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是志愿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工作项目,要求学生作为主持人组织每场规模约为30人左右的互动活动,受众为同龄人,宣传的内容包含引导同伴进行价值观、爱情观的分析讨论,宣传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等科学知识,探讨如何看待艾滋病患者。活动内容的敏感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讨论问题的深度、活动现场的不确定性,对于学生主持人来说困难重重。几乎所有的主持人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成长期,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学生会出现各个方面的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