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0年第3期
编号:12040276
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的构建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关键词〕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

    一、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确立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的目标

    要确立课堂心理氛围目标,首先必须理清活动课的目标,班级辅导活动课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活动,一般认为,团体形式的辅导活动具有教育、预防与治疗三种功能。就教育功能而言,团体中成员可以彼此交换信息和经验,尝试新的行为和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就预防功能而言,在团体活动过程中成员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了解别人和接纳别人;就治疗功能而言,团体成员的相互支持和反馈,可以帮助个体勇于面对问题,并在倾诉的过程中使个体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显然活动课的目标就是发挥教育、预防与治疗三种功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从交流与沟通、自助与助人这个角度看,活动课的课堂心理氛围应当是尊重、真诚和合作的。

    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如果是封闭的、僵硬的,那么辅导活动课肯定是失败的。课堂心理氛围如果过于开放,就可能出现活动混乱、沟通与交流混乱,或者表面看着很热闹,实际上学生没有心理体验,活动课难以达到目标。课堂心理氛围如果不可控,还可能会伤害到学生,背离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初衷。从这个角度看,活动课的课堂心理氛围应当是开放的、可控的、安全的。
, 百拇医药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成员是固定不变的,相互比较了解,在以鼓励、支持、成长为目标的导向下,面对熟悉的同学开放心灵,保密、宽容、温暖就成为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应有的特色。

    在尊重、真诚、合作、开放、可控、安全、保密、宽容、温暖这些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真诚是保密的基础,尊重才能宽容,开放才能合作,可控才能安全,在真诚、保密、尊重、宽容、开放、合作之后,自然就会有一种温暖的情怀。

    二、确定活动课的辅导理念,把握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的基调

    辅导教师首先必须把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本质。心理辅导活动课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个体内在的心理感受。活动课不是德育课,焦点不是学生的社会化。当学生说出心中各种不同的想法时,辅导教师必须建立起多元的价值观,排除头脑中长期的德育化倾向,认识到正是这些不同的想法,才会激起学生的交流、体验、反思,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当课堂上出现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可以通过价值澄清、观点选择、价值排序等技术进行引导,或课后进行个案处理,课堂上决不能斥责批评,那将破坏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
, 百拇医药
    心理辅导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理桥梁。所以,心理辅导活动课要求教师更多地扮演好朋友、小组成员、心理专家的角色,而不是扮演居高临下的训导者角色。

    在辅导理论的支撑下确立活动课主题。活动课的主题选择必然要适应学生的需求,只有了解本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状才能确定贴近学生心理需求的活动课主题,而在这样的主题下,学生自然而然会开放心灵,积极投入。同时,对辅导理论的解读,使得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例如,多元智能理论与职校生自信心这一主题;情绪ABC理论与情绪调控这一主题等。中低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不以心理学理论为重心,但在活动中应对理论有所渗透、有所展示,对于高中段的学生可适当、简明扼要地予以介绍。对理论的解读显然能促进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的良性发展。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个案咨询,应当引导更广泛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课中,也许会发现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这正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功能之一。应该怎么处理?笔者认为,不另眼看待,不下结论,不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辅导,可初步处理,或邀请学生在课后探讨。通过学校心理辅导系统,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引导学生寻求咨询,以帮助学生成长。这样处理,使得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安全性、可控性、发展性得以平衡,学生自然愿意在这样的活动课中,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感受自我成长。
, http://www.100md.com
    三、提高活动设计的实效性,促成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的构建

    以学生的基础调查设计辅导活动。心理辅导活动课所设计的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每个学期初的基础调查,将十分有利于辅导活动课的展开,一是学生心理状态调查,由此可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主题与活动形式。二是特殊家庭的学生调查,可避免在辅导活动课中无意伤害到学生。对此,笔者曾有记忆犹新的案例,由于没有课前调查,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课,一个女生在课堂流泪,笔者以为是触动了学生的感恩之情,于是,再三引导该生表达出来,而这位女生却在课堂上大哭起来,旁边学生说她的母亲早逝。当时笔者很后悔课前工作没做好,随即引导她对母亲的回忆,这也是一种感恩。痛哭完全打乱了原来的设计。活动只得转向引导全班学生慢慢地静下心来,在感恩节前给父母写一封信。显然,无论如何引导,这堂辅导课还是无意间伤害了这位女生。从课前调查和活动设计这个角度来说,这节活动课是失败的。

    以活动展开的可操作性设计辅导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对活动的目标、流程、场地、用时、辅助媒体设备等操作层面的细节,特别是活动展开与学生体验、分享、讨论、感悟等环节的时间分配,都是辅导教师所必须关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暖身活动,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而言,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暖身活动也应当有所选择,如“信任背摔”对低年级学生就不适合。在“我的困惑”的主题活动中,以毛线团组成“蓝色蜘蛛网”这个暖身活动就不太适合职校的男生班。像“水晶球”式的想象就不太适用东方文化熏陶下的学生。现代电教设备的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体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然而,过多地倚重这些辅助设备时,虽有繁花似锦的展示与文字、语音的引导,却失去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质意义,缺少心与心的交流,缺少真情感悟引导学生的成长。
, 百拇医药
    以延伸的课后活动设计辅导活动。一个吸引人的课后延伸活动,可以将课堂活动的体验和感悟带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在生活中体验与感悟,正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引导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活动设计中,应当课堂活动与课后活动相结合,设计具有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内容。通过课后的活动延伸,引发学生的生活感悟,生活感悟又促使学生在活动课中更加开放自己、参与活动,形成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的良性循环。

    以细致的人文关怀设计辅导活动。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常有负面角色扮演或学生较深地开放自己。但是,面对这些扮演负面人物的学生或处在较深心理开放状态下的学生,辅导教师在活动结束前应有心理弥合、状态脱离等操作步骤,而现实中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操作。这会导致部分学生今后不愿参与这类角色扮演,也不愿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较深地开放自己,而是将心理封闭起来。笔者在参与钟思嘉教授的心理剧工作坊时,发现钟教授在活动结束时,引导参与人员起立、甩手、拍身,再用语言引导参与教师离开现场的心理情景,回归现实生活。一种无微不至的心理关怀让人感动,这对我们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师来说,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四、优化学生课堂行为的调控,维护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的发展

    正面引导学生课堂行为。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材第一单元中的《成长承诺书》,学生在小组中相互签下承诺,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将遵从尊重、真诚、支持、参与、保密等辅导原则,这就是很好的正面目标导向。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明确为气氛活跃、不能乱、不嘲笑、不攻击、不传播,在最初的五六节课,将这几个要求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在后来的活动课中,当学生的课堂行为有所偏离的时候,指一指黑板的右上角,学生往往会异口同声说“气氛活跃、不能乱、不嘲笑、不攻击、不传播”,引导课堂氛围的良性回归。

    提高辅导技巧引导学生的课堂行为。团体辅导中的共情技巧、积极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支持技巧等辅导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表达有一个积极的回馈,这对于维护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学生的鼓励技巧,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告诉学生,你在关注、在肯定,这比单纯的“你真行、你真棒”等语言更加有效。同时,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如活动开始、精彩呈现、活动低潮等需要激励的时候,通过掌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 http://www.100md.com
    柔性处理学生的负面课堂行为。在笔者十五年数学教学、五年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生涯中,深切地感受到在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上,学科教师与心理辅导教师有着很大区别。在学科教学中,面对学生的负面课堂行为,几分钟课堂整顿就维护了后续内容的教学环境,基本不影响教学流程。但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如果采取同样的手段进行课堂整顿的话,必然会打压课堂心理氛围,导致接下去活动的展开将会非常困难,或者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学会柔性处理学生的负面课堂行为是每位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师必备的能力。通过巡视,与课堂问题行为学生轻声交流,或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暗示学生回归活动中,及时处置负面行为的苗头,达到维护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的效果。

    在个案咨询中,有专家这样认为,构建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成功的一半。借用于此,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成功的一半。(稿件编号:100226006)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323300,电邮:suichangzcm@

    163.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