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0年第4期
编号:12037158
五种逆反心理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4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班级教育 ;教师;启示

    一、超限逆反心理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种反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就是一种典型的超限逆反心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对教育的启示:

    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中,特别是在当前班级普遍量化管理的制度下,为了班集体尽快达标,有的班主任就经常不断地强调着每一条规范要求,有时在整个一节班会课上,学生的耳朵里灌入的都是这种机械的语言重复。所以,有些老师的嘱咐早已被学生评价为“唠唠叨叨”,甚至对老师讲话的语言顺序都已经十分熟悉,几乎在老师的第一句话说出以后就能准确预知第十句话的内容了。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即使你讲的话都是真理也已经毫无作用了,只是强化了学生的超限逆反心理。当然有许多必要的规范需要不断提醒学生遵守并促使他们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班主任老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策略意识——同一个道理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比如:导演小品、歌曲比赛、学习格言、诗歌朗诵、演绎生活、塑造人格等有效手段和途径,为什么非要迷恋于自己枯燥无味的说教呢?更何况这种超限逆反心理容易动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因为教育方式的单调乏味恰恰说明了我们育人智慧的匮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