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0年第12期
编号:12011930
学习倦怠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
     关于人格特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吉利和罗伯特(Gerry & Robert,1993 )发现,MMPI中的自我力量、控制和K量表与倦怠显著相关。米尔和哈伯勒(Mill & Huebner 1998)考察了大五人格与倦怠的关系发现,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均与情绪耗竭相关,但仅有外向性对其预测作用显著。许清鹏(2006)研究中职生的学习倦怠时发现:学习倦怠总分及各因子高分组的神经质、面子、防御性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与和谐性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在人情取向与灵活性得分方面,除低学习效能高分组灵活性显著高于低分组外,其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19]。杨丽娴(2007)等人在探讨了学习倦怠各因子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与学习倦怠的各个因子及总分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其中N、P 是学习倦怠有效的预测变量。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又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故而研究学习倦怠对他们人格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应对策略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基本认同:积极的应对策略与低水平的倦怠感相联系,消极的应对策略与高的倦怠水平相联系。安德森(Anderson,2000)等发现,积极应对策略和较高的效能感相联系,而消极应对策略则与高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效能感相联系。德鲁卡(2004)等进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了倦怠程度与问题聚焦的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20]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