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09040
教师不合理信念的自我检视与挑战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2期
     〔关键词〕ABC理论;信念;自我检视;自我挑战;重塑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就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从而创立了闻名世界的“理性情绪疗法”(RET),“ABC理论”是其中的精华所在。A指的是诱发事件;B指的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则表示在A发生后,个体出现的情绪和行为。不是A直接引起了C,而是B直接引起了C。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对于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强领悟力的教师而言,用ABC理论进行心理健康自助,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教师不合理信念的自我检视与挑战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句话:“世事无好坏,思想使之然。”这话和我国古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如出一辙。既然人的情绪和行为的产生受人理性或非理性信念的影响,教师树立了理性的信念就能掌控情绪、减轻压力,进而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一)对学生的不合理信念

    1.对学生所谓合理的希望

    教师看到学生出现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希望学生能改变,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希望归希望,如果觉得学生“必须”马上停止,否则就是坏学生,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2.对学生所谓态度的认定

    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心,要求学生以适当的方式来反应无可厚非。但是,教师的关心与学生是否体验到关心毕竟是两回事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