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32763
音乐“学困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9期
     〔关键词〕音乐;学困生;自信

    兼有医生、作家等多重身份的毕淑敏,曾因为儿时的心理阴影,多年不敢开口唱歌。我们看到她在台上侃侃而谈,口才一流,其实到中年时,她还是一个不敢唱歌、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的人。她曾在报告中诉说她的童年创伤。原来,小学时她被选为合唱团成员,老师发现她唱歌跑调,就让她退出,但是后来因为她退出后影响了队形,又把她拉回来,可是老师要求她只张口,不出声。从此她就有了“唱歌恐惧”。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所有的心理障碍,绝大多数来自童年的创伤。童年的创伤使多少人说“我想唱歌却不敢唱”。为此,我们在音乐“学困生”的教育上做了如下思考与实践。

    一、正视音乐“学困生”,重视音乐“学困生”

    像其他学科一样,音乐学科同样有“学困生”。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给自己的学生造成“唱歌恐惧”,让他们从此背上心理包袱,我们不能不感到一种深深的愧疚,甚至有一些负罪感。由此,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倡导首先要树立正视音乐“学困生”,重视音乐“学困生”的正确观念。

    1.正视音乐“学困生”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人的各种智能应在儿童阶段全面开发,具体到教育上则更强调儿童智力的差异性,即各种智力会在每个孩子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这说明:其一,出现音乐“学困生”是非常自然甚至是必然的一种现象,一线教师都知道,每个班都会有因为性格内向、耳朵听觉欠灵敏、嗓音歌唱条件受限等因素导致的音乐“学困生”,如何让这些孩子自信地歌唱,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其二,音乐“学困生”不等于后进生,只是他们的优秀没有展现在音乐方面,况且,我们的教育不容许忽视任何一个学生,包括后进生。

    2.重视音乐“学困生”

    首先,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