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79928
警惕校园中的关系攻击行为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1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关系攻击;性别差异;心理问题

    一、关系攻击及相关概念

    传统上攻击行为形式主要分为身体攻击(Physical Aggression)和言语攻击(Verbal Aggression)。身体攻击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主要采用推、撞、踢、咬等手段的攻击行为;言语攻击是以污蔑、谩骂、诅咒等言辞羞辱他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都具有直接性和外显性,易被人发现,也容易激起反抗和报复。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者指出,存在操纵社会关系的间接攻击行为,攻击者通过操控别人来攻击受害者,或通过其他的手段利用社会关系来伤害某人,攻击者本人则处于旁观者角度而不被发现。但是间接攻击的内涵过于狭窄,而社会攻击的内涵又过于宽泛。在此基础上,Crick和Grotpeter首先提出了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的概念,目前心理学界也普遍采用这一术语。关系攻击是通过故意操纵和破坏他人的人际关系,以达到伤害他人目的的行为。例如,威胁伙伴要终止他们的友谊关系,散播谣言令大家疏远某人或挑拨同伴关系,将某人排挤出圈子等。

    二、关系攻击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研究者最初是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关系攻击行为。此方法多适用于研究幼儿和小学儿童,通常是记录关系攻击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和频率。也有研究者将自然观察与情境任务相结合,设计能够诱发冲突的情境,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录像,观察分析儿童在冲突情境中的攻击行为表现。

    2. 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访谈,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深度访谈进一步探寻儿童产生关系攻击行为的原因。此方法多用来测评受害者对关系攻击的认知,而较少用来测评攻击者,因为攻击者往往不会如实地报告自己的行为。

    3. 教师评定法

    由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学生的关系攻击行为,具有实用、简便的优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