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174191
心理影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第3期
     〔关键词〕心理影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

    心理影片是指在现代西方心理学发展成熟后,反映或展示某种心理学原理或典型心理障碍的电影,其主题往往集中于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常以人性和心理作为其情节的工具和底色。

    近年来,心理电影从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问题描写个体的内心世界,如《心灵捕手》《美丽心灵》《心理游戏》等,深受学生喜爱。“电影疗法”也成了心理咨询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得到了主流心理学界的认可。心理影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资源,若能合理地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能获得增益的效果。

    一、心理影片赏析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一)新颖性和趣味性

    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相比,心理影片运用声音、色彩、画面、蒙太奇等表现手段,通过视觉造型将艺术还原为真实,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极强的视听性和逼真性,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氛围中达到心灵的共鸣与震撼、情感的宣泄与交流。同时,因为学生是欣赏的主体,教师结合理论与具体作品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能使其对作品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容易被接受与认可,更有针对性

    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的认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的质量对其学习兴趣、班级学校归属感以及情绪、情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他们自我概念逐渐形成之时,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个性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从这一特点来看,优秀的卡通影片常常有宏大的场面、性格鲜明的卡通人物、搞笑的情节、幽默的台词、优美的音乐和真挚的情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对卡通影片主题的解读与分析,对卡通人物性格、经历的喜好与模仿,能帮助小学生找到自我发展中的标杆人物与价值观,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自信的品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