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01686
对心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关键词〕教学;心理课堂;有效提问

    心理辅导活动课以有关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以及在交流和探讨中的感悟、成长,因此心理课提问的有效性成了课堂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有效的问题设计

    1. 问题要具体、明确

    设计问题时需要明确主题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避免问题的设计偏离教学内容,导致教学目标的流失。模糊、空泛的问题往往让学生找不到思考的切入点,容易导致学生的回答偏离教师的意图,令课堂陷入“僵局”。如在一堂主题为“主动交往”的心理课上,教师以一则儿童绘本故事“我有友情要出租”引入,讲述主动交往的重要性。下面是课堂提问的片段:

    师:为什么小女孩咪咪离开森林后,大猩猩一直没有交到朋友呢?

    生:因为其他动物没有钱。

    师:大猩猩后来可是免费出租友情哦。

    生:但是之前大猩猩要五块钱一个小时出租友情,其他动物觉得它比较功利,都不想跟它做朋友。

    主动交往属于人际交往的态度问题,问题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明确引导学生往交往的态度方面去思考。显然,该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够具体、明确,导致学生的回答往金钱方面思考,偏离了教学的主题。所以可以把问题改成:故事中的咪咪一个人玩的时候,看见叶子上的信息,她是怎样做的?(主动上前询问并和大猩猩玩)大猩猩孤零零的时候,它是怎么做的?(被动地在树下等待,没有主动上前结识朋友)从而引出核心内容:改善自身人际关系状况的第一步是主动交往而不是被动等待。

    2. 问题要切合实际,避免虚而不实

    心理课堂上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活动,活动后少不了提问,有些教师对活动的期望过高,往往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

    在一次15分钟的“寻人信息卡”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跟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学生个个抓耳挠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22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