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中医学杂志》 > 2010年第12期
编号:12012014
PACS发展方向与核心问题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中国信息界·e医疗》 2010年第12期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PACS 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高级、由技术研究到广泛商业应用的过程。PACS 系统问世以来发展到今天,已被医疗机构广泛接受并越来越普及,应用层次也从医学影像的调阅存储,向更高级应用的区域PACS 、影像后处理和计算机辅助诊断(CAD,Computer Aided Diagnoses)方向发展。众多PACS国内外厂商在国内新医改的新征程中也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

    PACS 技术发展趋势

    1. 成像设备的快速发展要求更合理、高效的PACS存储方案

    几年前设备研发厂商还引以为傲的64层CT已经被256层CT的光芒覆盖,它能够产生相当于64层扫描仪10倍尺寸的数据集。如何将爆炸性增长的影像数据安全的管理、高效的利用势必成为影响未来决策而需要解决的因素。东软医疗PACS产品致力于引导用户建立投资合理,可任意扩充,高性价比的存储模型和分级在线存储方案,轻松应对海量存储与高峰并发,并为客户解决原有系统的切割、历史数据的迁移和长期数据如何在线保存以及快速调阅等具体问题。
, 百拇医药
    2. 医疗成像成为医院广泛应用的手段

    拍摄、检索、存储诊断影像不再集中在放射检查,数码影像的范围迅速扩展,包括了数量更为丰富、密度更大的心血管造影、数字化肿瘤、病理学影像等领域。整合单独科室的PACS解决方案,以及将安全功能和其他管理功能标准化的能力,正在促使像东软这样的本土PACS解决方案提供商考虑企业范围PACS解决方案,如何整合并合理利用被放射科、心血管科、肿瘤科、病理科各自单独管理的医疗成像数据成为我们关注的重心。正是因为诊断设备的DICOM兼容使得这些不同的成像设备越来越朝统一的PACS基础架构发展。CPACS标准减小了各厂家对标准理解的差异,为我们减小了多类设备的兼容性差异。

    3. 影像后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诊断

    目前,PACS系统越来越被医生所依赖。此外,医生还希望今后PACS的发展方向是更方便临床使用。他们尤其希望在PACS中增加图像后处理技术。现在,医生对CT、MRI 等大型仪器的图像后处理都只能在原机上进行,并且每个PACS供应商、每个机器的处理技术方法以及处理能力各不相同,需要他们分别学习、掌握与研究,这不仅占用了他们的宝贵时间,也浪费了他们的研究精力。如果有一天,PACS的各项功能都完备了,那么就能从最大程度上满足医生的工作需求。同时,各大型仪器厂家设备应该成为PACS系统的数据输入单元,这样做有利于厂家的硬件生产、研究与开发,减少现在各厂家对各自软件的操作及昂贵的费用支出。同时要求厂家用统一的标准方式输送其影像数据,PACS可以从各个厂家的设备获得这些数据,用PACS自己的一整套、最优化的处理技术及强大的处理功能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医生只需要研究一套PACS,就可以对图像进行最优化的处理,真正实现应用、研究与需要的一体化。这将是PACS供应商今后努力研究与开发的方向和目标。此外,它已经远远超出了PACS的现有内涵,加大了PACS供应商的研究与开发的难度。哪家PACS厂商先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就能研发出最受医生欢迎的PACS产品。东软医疗在早些年前就开始致力于三维后处理、图像融合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属于PACS的一整套的功能强大后处理技术工作站,同时实现了统一的操作、报告和UI风格。
, 百拇医药
    4. PACS同EMR/HIS的无缝整合

    随着国内PACS用户的逐步成熟,系统间资源共享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PACS同其他信息系统的整合目的主要有三个:首先,可以达到信息的一次性输入,PACS和其他各个系统一次性输入形成无缝连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其次,使当前各种各样的诊疗信息实现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有利于医疗企业资源利用。这也涉及到接口的问题;第三,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成为PACS建设者的首要工作。

    东软一直很重视推动PACS和HIS/EMR的集成与整合,在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用户具体的整合实施工作中,借鉴经验教训,最后总结出下面的道理:IHE参考模型为系统融合建好了“梁”和“骨”,DICOM和HL7等标准恰恰填好了构架中的“血”与“肉”,至于各家PACS厂商又可以在这“血肉”之上建立属于各家风格的美丽外表,发扬特色和优势特性。整合的道路我们要以国际IHE参考模型为医院信息系统融合的基本指导方案,规范业务流程,优化实施过程,发掘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模型。
, 百拇医药
    5. 新医改下的区域影像数据中心

    新医改环境下区域影像中心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影像融合和区域影像中心某种程度上是和医疗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区域影像中心的探索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区域影像中心的提出是医院内部PACS 应用发展后的必然结果,是在医院内部实现患者影像信息共享后,在医院之间这一更高层次的实现,同时也是电子病历系统实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我们认为建设区域范围内的数据中心需要注意以下3点:首先,要基于一个稳定的、可扩展的集成平台;其次有一套明确的保证互联互通的标准;最后,要对集成平台和应用软件进行认证,要有国家级的认证机构和严格的认证测试手段,对通过认证的厂商产品和购买、应用经过认证产品的用户给予奖励。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长期建设过程中,刺激厂商和用户双方都有实现互联互通能力的积极性。只有同时重视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的问题,通过政策和管理来推动和促进技术层面的进展,再通过技术层面的进展来逐步落实和完善政策层面的设想及规划,把技术和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才能最大程度的确保PACS建设过程的高效和结果的成功。
, 百拇医药
    目前,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由于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系统分散以及信息标准不统一,实现信息共享和逻辑集成的方式主要选用互操作技术的发展路线。由于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复杂,存储分散,信息生命周期长,要实现众多医院和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必需选择和研究互操作技术。因为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包括各种各样的应用信息系统,必定会有多个应用系统供应商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东软医疗PACS产品发展路线与规划

    近几年,PACS已经从最初的单机版系统发展到科室级乃至全院级PACS,并随着集团医院内部和区域医疗机构之间对影像存储、共享和管理的迫切需求,快速发展为区域PACS系统。

    传统的中心化PACS解决方案应用到广域网分布式环境中会遇到系统应用瓶颈、架构封闭难扩展和系统拥有总成本高等问题。东软根据多年的行业经验规划出一套PACS发展技术路线,并提出了基于产业标准的PACS解决方案。它能够满足集团医院和医疗机构对于企业级PACS的高性能访问、大容量分布存储、数据备份、系统容灾和降低系统拥有总成本的要求,可以为我国医院集团企业级PACS和医疗机构间区域PACS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它在提高我国医学影像信息存储、管理和共享水平的同时,让广大患者享受到高效医疗信息服务带来的便利。

    总结

    PACS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各地都会面对许多共性的技术问题,急需制定一个高质量的技术方案来应对这一挑战。政府出台的相关产业标准规范了市场的准入,对PACS供应商起着制约同时又有技术路线指引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避免不良和恶意竞争的发生。《CPACS标准》给出的解决方案具有适应性与灵活性,使各地在规划和实施PACS系统计划时有一个参照的样本,帮助其正确区分和界定各应用系统,灵活裁减和修正出自己的技术方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