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学教育拓荒者
南通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面向临床信息学本科教学的高校,董建成是较早耕耘在医学信息学领域的教授之一。
南通大学地处江苏东部的南通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南通大学的办学历史始于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其“父教育、母实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南通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通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面向临床信息学本科教学的高校。该校学科带头人董建成是较早就耕耘在医学信息学领域的知名教授之一,现任南通大学医学信息学系主任、数字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会常委等职。据董建成教授介绍,南通医学院早在2002年就开设医学信息学本科专业方向,是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发展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抉择。其后历经了“非典”、汶川地震和我国新医改的推动,不但证实了当初选择的正确性,而且即使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明确目标:确立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方向
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物医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学科。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董建成教授的教育背景了,董建成教授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南通医学院医学系第一届大学生,经过五年的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学习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南通医学院任教。“一晃几年过去了,当时总觉得除了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之外,我还应该再做点儿事业”,董建成教授如是说。就在这种“做点儿事业”的信念下,董建成教授考取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在北大,他如鱼得水,穿梭于不同的学院,白天听课、做实验,晚上还经常来往于清华、人大等不同的院校去听讲座和学术报告。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医学信息学这个独特的学科。
1. 深入学习,立志从事医学信息学事业
“我是学医的,当时我就想如果将医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一定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率,避免不少医疗差错。”董建成教授说,“这个思想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对我影响很大。”
之后,得益于北大课程的开放性,董建成教授不但读完了信息管理学的全部课程,还在北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修读了大量的计算机课程。“那时对知识的欲望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当时协和医大的本科生前三年是在北大读的,我就跟着他们听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电子学等课程。”虽然当时非常辛苦,但董建成教授坦言那时的学习是他收获最大的阶段。
在导师的指导下,董建成教授看到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前景。他的毕业论文选择了《艾滋病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学分析》,建立了当时最全的艾滋病文献数据库,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我把毕业论文工作当作我医学信息学研究的第一次实践,投入了我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从那个时候起,我真正感觉到了我这一生的‘一点儿事业’,就是要把医学和信息科学结合起来。”
2. 目标明确后,开垦医学信息学荒地
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董建成教授回到了南通医学院,在“立志从事医学信息学事业”的信念下,他于1992年在南通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医学信息学会,一年后,中华医学会增设了医学信息学分会。从此,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研究从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开始了朝向临床医学和数字医学的迈进。
董建成教授组建的医学信息学研究团队,在学校的支持下,于1996年成立了国内医学院校中第一个“医学信息学教研室”。并在其后的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中,开展了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内容、方法、技术等多方面的探索,确立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思想。通过整合学校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多方资源,于2002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正式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成为了国内第一所面向临床和医院信息化开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高等院校。国家教育部随后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增添了医学信息学专业,专业代码为070408W。加快了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持之以恒:完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内容
在国内,面向临床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没有先例。董建成教授的团队于2000年就开始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考察其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直至师资配备、教材建设、实验指导、生产实习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建立了适合当时国情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体系,为其后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他高等院校开展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教学体系建设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
董建成教授对记者说:“在确立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体系后,师资力量是办好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基本保障。”面对当初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董建成教授利用自己在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的机会,一边提高自己,一边坚持教学,还一边在南京的高校中“大肆地‘挖’人、‘抢’人”,先后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日本德岛大学引进博士、硕士若干人。同时通过自身培养和送出去培养等多种方式,确保了该专业师资力量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董建成教授说,南通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参考了八所国外高校的课程内容,是在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委员会和国内其他知名专家的论证后确定的,不仅包含有国外的原版教材、国内的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也有该系自己主编并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编教材,如《医学信息学概论》、《医学信息检索教程》等,后者在2009年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本科生主修的学位课程覆盖了信息技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管理科学等多个领域,确保了医学信息学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动手能力培养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急需
考虑到大四的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不能操作医院信息系统的现实,如何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是学校急需考虑的问题。有鉴于此,董建成教授又于2006年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医院信息系统(HIS)模拟实验室,由于教学效果显著,该实验室于2007年获得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200万元资助,使得南通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如虎添翼,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我们在后续的项目资助下,将原有的实验室扩大为数字医学实验室,成立了南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为研究生的培养提高了更好的条件。”据董建成教授介绍,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如何让医学信息学教育真正与国际接轨,真正面向当前的实际应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之路。
面向应用:不断探索医学信息学创新之路
董建成教授介绍说,为了保持医学信息学教育的活力,系里确立了“教学、科研、应用”的六字工作方针。除了教学任务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分别面向理论、教学,更多的是面向应用。为了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开发的《基于Web的电子病历应用系统》和《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软件》均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软件》在当地科技局和卫生局的支持下,已在南通市建立标准化的电子健康档案110余万人,成为完全按照国家卫生部电子健康档案标准(WS/T 2009)实施建设的佼佼者之一,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巨大优势。
在南通大学采访的过程中,董建成教授孜孜不倦的求学与探索精神深深打动了笔者。正如董建成教授所说:“自从决定投身医学信息学教育始,我的目标就已经明确,我将持之以恒地做好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现在我仍然在这片土地上开垦,一起垦荒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将在这片热土上不断探索医学信息学的创新之路。”, http://www.100md.com(崔泳 冉庆欣)
南通大学地处江苏东部的南通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南通大学的办学历史始于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其“父教育、母实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南通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通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面向临床信息学本科教学的高校。该校学科带头人董建成是较早就耕耘在医学信息学领域的知名教授之一,现任南通大学医学信息学系主任、数字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会常委等职。据董建成教授介绍,南通医学院早在2002年就开设医学信息学本科专业方向,是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发展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抉择。其后历经了“非典”、汶川地震和我国新医改的推动,不但证实了当初选择的正确性,而且即使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明确目标:确立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方向
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物医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学科。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董建成教授的教育背景了,董建成教授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南通医学院医学系第一届大学生,经过五年的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学习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南通医学院任教。“一晃几年过去了,当时总觉得除了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之外,我还应该再做点儿事业”,董建成教授如是说。就在这种“做点儿事业”的信念下,董建成教授考取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在北大,他如鱼得水,穿梭于不同的学院,白天听课、做实验,晚上还经常来往于清华、人大等不同的院校去听讲座和学术报告。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医学信息学这个独特的学科。
1. 深入学习,立志从事医学信息学事业
“我是学医的,当时我就想如果将医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一定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率,避免不少医疗差错。”董建成教授说,“这个思想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对我影响很大。”
之后,得益于北大课程的开放性,董建成教授不但读完了信息管理学的全部课程,还在北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修读了大量的计算机课程。“那时对知识的欲望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当时协和医大的本科生前三年是在北大读的,我就跟着他们听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电子学等课程。”虽然当时非常辛苦,但董建成教授坦言那时的学习是他收获最大的阶段。
在导师的指导下,董建成教授看到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前景。他的毕业论文选择了《艾滋病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学分析》,建立了当时最全的艾滋病文献数据库,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我把毕业论文工作当作我医学信息学研究的第一次实践,投入了我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从那个时候起,我真正感觉到了我这一生的‘一点儿事业’,就是要把医学和信息科学结合起来。”
2. 目标明确后,开垦医学信息学荒地
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董建成教授回到了南通医学院,在“立志从事医学信息学事业”的信念下,他于1992年在南通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医学信息学会,一年后,中华医学会增设了医学信息学分会。从此,我国的医学信息学研究从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开始了朝向临床医学和数字医学的迈进。
董建成教授组建的医学信息学研究团队,在学校的支持下,于1996年成立了国内医学院校中第一个“医学信息学教研室”。并在其后的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中,开展了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内容、方法、技术等多方面的探索,确立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思想。通过整合学校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多方资源,于2002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正式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成为了国内第一所面向临床和医院信息化开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高等院校。国家教育部随后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增添了医学信息学专业,专业代码为070408W。加快了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持之以恒:完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内容
在国内,面向临床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没有先例。董建成教授的团队于2000年就开始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考察其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直至师资配备、教材建设、实验指导、生产实习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建立了适合当时国情的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体系,为其后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他高等院校开展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教学体系建设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
董建成教授对记者说:“在确立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体系后,师资力量是办好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基本保障。”面对当初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董建成教授利用自己在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的机会,一边提高自己,一边坚持教学,还一边在南京的高校中“大肆地‘挖’人、‘抢’人”,先后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日本德岛大学引进博士、硕士若干人。同时通过自身培养和送出去培养等多种方式,确保了该专业师资力量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董建成教授说,南通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课程设计参考了八所国外高校的课程内容,是在医学信息学专业教学委员会和国内其他知名专家的论证后确定的,不仅包含有国外的原版教材、国内的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也有该系自己主编并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编教材,如《医学信息学概论》、《医学信息检索教程》等,后者在2009年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本科生主修的学位课程覆盖了信息技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管理科学等多个领域,确保了医学信息学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动手能力培养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急需
考虑到大四的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不能操作医院信息系统的现实,如何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是学校急需考虑的问题。有鉴于此,董建成教授又于2006年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医院信息系统(HIS)模拟实验室,由于教学效果显著,该实验室于2007年获得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200万元资助,使得南通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如虎添翼,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我们在后续的项目资助下,将原有的实验室扩大为数字医学实验室,成立了南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为研究生的培养提高了更好的条件。”据董建成教授介绍,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如何让医学信息学教育真正与国际接轨,真正面向当前的实际应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之路。
面向应用:不断探索医学信息学创新之路
董建成教授介绍说,为了保持医学信息学教育的活力,系里确立了“教学、科研、应用”的六字工作方针。除了教学任务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分别面向理论、教学,更多的是面向应用。为了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开发的《基于Web的电子病历应用系统》和《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软件》均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软件》在当地科技局和卫生局的支持下,已在南通市建立标准化的电子健康档案110余万人,成为完全按照国家卫生部电子健康档案标准(WS/T 2009)实施建设的佼佼者之一,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巨大优势。
在南通大学采访的过程中,董建成教授孜孜不倦的求学与探索精神深深打动了笔者。正如董建成教授所说:“自从决定投身医学信息学教育始,我的目标就已经明确,我将持之以恒地做好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现在我仍然在这片土地上开垦,一起垦荒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将在这片热土上不断探索医学信息学的创新之路。”, http://www.100md.com(崔泳 冉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