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精细化管理之路(1)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公立医院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后,经济管理就成了贯穿公立医院发展的一条不可饶过的主线。从自发的经济管理到信息系统助力,再到2012年1月1日实施的新财务制度,各种管理手段和国家政策的适时革新都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之路可谓并不平坦,这期间必然有许多需要汲取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刻观察和研究。医院初期经济管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公立医院开始走上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之路。在市场的推动以及高额医疗成本的诉求下,迫使医院院长们开始了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但这种管理是一种粗放和无序的管理,始终没有一套成型的标准和理论可遵循,使得医院在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医疗成本居高不下。
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是重点、难点。随着国内大型医院逐渐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巨无霸”医院、医院联盟的出现使得医院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所谓“开源节流”,无论是物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还是人力上的精细化管理成为促使医院发展的首要法则。然而早期医院经济管理中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
1. 粗放的管理导致医院资产流失
在上一辈人的记忆中,能在医院工作无疑是很被羡慕的,因为医院是一个可以“占便宜、钻空子”的地方,只要家庭中一个人在医院工作,一家人都可以免费吃药。一位医院退休职工说,那时候医院的家属们都有医疗证,一年交8元钱,全年免费看病、吃药。另一方面,医院虽然每年也会对药房、库房进行手工盘点,但这些盘点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盘点。尤其在调剂室,由于药品都是散置,多数药品库存都是估计出来的数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