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可能做的事”的新加坡原则(3)
据新加坡卫生部介绍,其基本医疗保障也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弱势群体(失业人群、“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重的中年人群、低收入人群)投保不够带来严峻的卫生问题,以及政府投入与个人交纳比例、财务测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专业人才外流等问题,政府一方面主动了解和学习先进国家经验,研究和制定相应对策。另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公布医院等级、服务质量、等待时间等信息,病人可以选择任何公立医院就诊,促进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现有社区医疗资源和医疗保健体系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新加坡正在探索设立区域性整合型医疗系统,以适应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新加坡始终坚持医院管理核心是服务,转变“以管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将服务病人贯穿于管理全过程,从医院规划布局、床位设施、医院环境等各细节,充分考虑病人的需要,在候诊、检查、缴费、取药、住院等各个环节都以病人便利、舒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量缓解病人的思想压力、减缓病人的疾病痛苦。
, http://www.100md.com
考察团成员还从以下几点深层次地感受和体会到新加坡公立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一是设立术前检查中心,病人的手术种类一旦确定,其等待手术治疗时间必须在10小时之内,合理安排住院病人,缓解医院病房紧张的压力,保证病人及时住院手术。
二是建立医疗信息咨询平台,居民可以在任何一个他们选择的家庭医生那里登记并享受免费医疗服务,经全科医生转诊可以自由选择医院就诊。
三是以信息化促进医疗服务,通过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移动检验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服务意识,形成“不是病人找医生,而是医生找病人”的良好格局,最大程度满足病人临床医疗服务的需求。
四是医院为方便病人,配备有各种无线设备和RFID读写设备,设置了电子屏幕叫号、数字病床、无线呼叫等系统,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理念。
, http://www.100md.com
3. 功能齐全的社区医疗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医疗中心的建设,通过财政高投入、高补贴建立起较完善的公立社区医疗卫生中心,覆盖全体居民,并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机制。
(1)明确的医院功能定位,建立灵活的双向转诊机制。
新加坡的医疗机构分为两层:底层是社区医院和一般诊所,主要负责基础医疗保健服务;上层是综合性或专科性的大医院,负责综合医疗服务。新加坡强调国家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如急性与慢性病护理、妇女健康、儿童健康、健康检验等,此外还承担应急准备、传染疾病监控、基层医疗培训和研究等任务。为了切实发挥社区机构的基础功能,缓解综合和专科医院的压力,卫生部制定了严格的病人逐级转院制度:除急诊外,病人先到社区医疗中心就诊,如其无治疗能力,再由社区医疗中心推荐转入综合医院,这样既坚持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又避免综合医院的专业医生看“小病”的资源浪费现象。
, http://www.100md.com
为鼓励人们到社区首诊,新加坡政府对于那些由社区医院转诊的病人给予优惠,而对于直接到大医院首诊者则额外加价,用经济手段予以调节。同时病人在大医院诊疗后,根据病情的稳定情况适时转入社区医院,实现“手术在大院,康复在社区”,有效缓解公立医院压力。
(2)扩展家庭医生功能,更好地推动社区医疗服务。
为了缓解综合诊疗所的压力,新加坡卫生部积极探索,将原本“各自为政”的私人诊所医生组织起来,与医院、专科医生、护士等紧密合作,采取了以团队型为基础的基层卫生医疗体系。
一是设立社区保健中心,为同一区的家庭医生提供他们缺乏的设备、检查和营养咨询等服务。2010年8月,在新加坡淡滨尼开设了第一所社区保健中心,第二所社区保健中心正在筹备。根据卫生部提供的2010年基层医疗调查表,新加坡综合诊疗所的医生人数只有300多个,占基层医生人数的14%,担负45%的慢性病人医疗,私人诊所医生2000多个,担负55%的病人医疗。
, http://www.100md.com
二是与私人诊所集团相似,激励“志同道合”的家庭医生合作,开办全科医疗诊所,具体经营模式由医生决定,政府从中协调,并在起步阶段帮助寻找合适地点,诊所也可以使用社区保健中心的设施和服务。
三是开办医疗中心,中心长期配备多名家庭医生,政府给予的支持是调派专科医生为病人进行无需住院的日间手术。根据卫生部官员介绍,第二和第三项措施将在2012年正式施行。新加坡政府还将以家庭医生为基础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与全国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接轨。
4. 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建设
新加坡非常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各医院都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和宗旨,并围绕这种价值观来树造医院自身的服务文化。
一是注重医院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医院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部门,设立医学护理质量改进小组、感染控制小组、病例审查小组等;重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定期对病历审查、用药和辅助检查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对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行按病种付费(DRGs),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JCI认证、ISO认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 百拇医药
二是强调医院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医生与病人间的亲情关系,不将病人视为特殊人群,弱化病人患者身份;护理人员配备充足,医生和护士人员比在1:3左右;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最大程度减少医务人员和病人间物理隔阂;定期进行病人“推荐率”满意度调查等,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三是强化医院凝聚力。积极创造和提供员工各种深造和培训机会,举办各种进修班和学术讨论,不断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以及政府向公众公示各个医院的信息;建立文化墙,开展内部评比,表彰和激励先进,营造医院内部团队文化。
四是提供多种信息咨询平台。在医院每个病区公示感染率等重要的医疗指标,方便病人查询;建立互联网医疗信息发布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选择。
五是重视花园式医院绿化建设,合理布局美化医院环境,引进便利店、蛋糕店等生活场所,营造轻松舒适的就医氛围。
建议与思考
, 百拇医药
本次培训,加强了两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和学习。新加坡的卫生体制效率较高,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我局应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中医药政策、卫生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交流,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供经验。
1. 采取多种模式,提高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监管
当前,正值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关键时期,新加坡虽然管理体制与我国不同,但对医疗机构改革和管理中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进行重组改革,实行国有民营、公司化管理;二是卫生行政部门只是从宏观上、法律法规上进行调控,不插手具体事务。如对医院的质量监管通过有关专业公司,价格管理只公布有关信息让市场选择。特别是经过重组改革后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医院和公立社区医疗中心(含私人诊所)构成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使在公立社区医疗中心(含私人诊所)和公立医院之间无障碍双向转诊,医院和医生唯一要考虑的是病人的病情的需要。而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责,既合理分流了病人,又减轻了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
虽然新加坡与我国一样,都主要由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但两国公立医院除少数社会捐赠外,医院建设、设备购置及日常运营等经费几乎主要来源政府拨款,而我国公立医院财政拨款不足医院支出的10%,中医医院的财政拨款更低,主要靠向病人收费维持运转,发展建设主要靠自行创收。依据我国国情,应逐步加大政府对初级医疗保健的投资力度,, 百拇医药(卢国慧 陈伟 黄橙紫)
新加坡政府也意识到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现有社区医疗资源和医疗保健体系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新加坡正在探索设立区域性整合型医疗系统,以适应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新加坡始终坚持医院管理核心是服务,转变“以管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将服务病人贯穿于管理全过程,从医院规划布局、床位设施、医院环境等各细节,充分考虑病人的需要,在候诊、检查、缴费、取药、住院等各个环节都以病人便利、舒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量缓解病人的思想压力、减缓病人的疾病痛苦。
, http://www.100md.com
考察团成员还从以下几点深层次地感受和体会到新加坡公立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一是设立术前检查中心,病人的手术种类一旦确定,其等待手术治疗时间必须在10小时之内,合理安排住院病人,缓解医院病房紧张的压力,保证病人及时住院手术。
二是建立医疗信息咨询平台,居民可以在任何一个他们选择的家庭医生那里登记并享受免费医疗服务,经全科医生转诊可以自由选择医院就诊。
三是以信息化促进医疗服务,通过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移动检验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服务意识,形成“不是病人找医生,而是医生找病人”的良好格局,最大程度满足病人临床医疗服务的需求。
四是医院为方便病人,配备有各种无线设备和RFID读写设备,设置了电子屏幕叫号、数字病床、无线呼叫等系统,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理念。
, http://www.100md.com
3. 功能齐全的社区医疗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医疗中心的建设,通过财政高投入、高补贴建立起较完善的公立社区医疗卫生中心,覆盖全体居民,并采取了一系列推进机制。
(1)明确的医院功能定位,建立灵活的双向转诊机制。
新加坡的医疗机构分为两层:底层是社区医院和一般诊所,主要负责基础医疗保健服务;上层是综合性或专科性的大医院,负责综合医疗服务。新加坡强调国家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如急性与慢性病护理、妇女健康、儿童健康、健康检验等,此外还承担应急准备、传染疾病监控、基层医疗培训和研究等任务。为了切实发挥社区机构的基础功能,缓解综合和专科医院的压力,卫生部制定了严格的病人逐级转院制度:除急诊外,病人先到社区医疗中心就诊,如其无治疗能力,再由社区医疗中心推荐转入综合医院,这样既坚持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又避免综合医院的专业医生看“小病”的资源浪费现象。
, http://www.100md.com
为鼓励人们到社区首诊,新加坡政府对于那些由社区医院转诊的病人给予优惠,而对于直接到大医院首诊者则额外加价,用经济手段予以调节。同时病人在大医院诊疗后,根据病情的稳定情况适时转入社区医院,实现“手术在大院,康复在社区”,有效缓解公立医院压力。
(2)扩展家庭医生功能,更好地推动社区医疗服务。
为了缓解综合诊疗所的压力,新加坡卫生部积极探索,将原本“各自为政”的私人诊所医生组织起来,与医院、专科医生、护士等紧密合作,采取了以团队型为基础的基层卫生医疗体系。
一是设立社区保健中心,为同一区的家庭医生提供他们缺乏的设备、检查和营养咨询等服务。2010年8月,在新加坡淡滨尼开设了第一所社区保健中心,第二所社区保健中心正在筹备。根据卫生部提供的2010年基层医疗调查表,新加坡综合诊疗所的医生人数只有300多个,占基层医生人数的14%,担负45%的慢性病人医疗,私人诊所医生2000多个,担负55%的病人医疗。
, http://www.100md.com
二是与私人诊所集团相似,激励“志同道合”的家庭医生合作,开办全科医疗诊所,具体经营模式由医生决定,政府从中协调,并在起步阶段帮助寻找合适地点,诊所也可以使用社区保健中心的设施和服务。
三是开办医疗中心,中心长期配备多名家庭医生,政府给予的支持是调派专科医生为病人进行无需住院的日间手术。根据卫生部官员介绍,第二和第三项措施将在2012年正式施行。新加坡政府还将以家庭医生为基础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与全国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接轨。
4. 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建设
新加坡非常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各医院都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和宗旨,并围绕这种价值观来树造医院自身的服务文化。
一是注重医院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医院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部门,设立医学护理质量改进小组、感染控制小组、病例审查小组等;重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定期对病历审查、用药和辅助检查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对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行按病种付费(DRGs),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JCI认证、ISO认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 百拇医药
二是强调医院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医生与病人间的亲情关系,不将病人视为特殊人群,弱化病人患者身份;护理人员配备充足,医生和护士人员比在1:3左右;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最大程度减少医务人员和病人间物理隔阂;定期进行病人“推荐率”满意度调查等,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三是强化医院凝聚力。积极创造和提供员工各种深造和培训机会,举办各种进修班和学术讨论,不断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以及政府向公众公示各个医院的信息;建立文化墙,开展内部评比,表彰和激励先进,营造医院内部团队文化。
四是提供多种信息咨询平台。在医院每个病区公示感染率等重要的医疗指标,方便病人查询;建立互联网医疗信息发布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选择。
五是重视花园式医院绿化建设,合理布局美化医院环境,引进便利店、蛋糕店等生活场所,营造轻松舒适的就医氛围。
建议与思考
, 百拇医药
本次培训,加强了两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和学习。新加坡的卫生体制效率较高,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我局应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中医药政策、卫生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交流,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供经验。
1. 采取多种模式,提高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监管
当前,正值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关键时期,新加坡虽然管理体制与我国不同,但对医疗机构改革和管理中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进行重组改革,实行国有民营、公司化管理;二是卫生行政部门只是从宏观上、法律法规上进行调控,不插手具体事务。如对医院的质量监管通过有关专业公司,价格管理只公布有关信息让市场选择。特别是经过重组改革后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医院和公立社区医疗中心(含私人诊所)构成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使在公立社区医疗中心(含私人诊所)和公立医院之间无障碍双向转诊,医院和医生唯一要考虑的是病人的病情的需要。而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责,既合理分流了病人,又减轻了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
虽然新加坡与我国一样,都主要由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但两国公立医院除少数社会捐赠外,医院建设、设备购置及日常运营等经费几乎主要来源政府拨款,而我国公立医院财政拨款不足医院支出的10%,中医医院的财政拨款更低,主要靠向病人收费维持运转,发展建设主要靠自行创收。依据我国国情,应逐步加大政府对初级医疗保健的投资力度,, 百拇医药(卢国慧 陈伟 黄橙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