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区域的PACS(2)
区域PACS与全院PACS的区别
不少人认为区域PACS系统是全院PACS系统的一个延伸:只要把网络铺好,把数据中心建好,再把医院里的PACS服务器放到数据中心,把其它医院的设备连接进来就行了。事实上远远不是这样,区域PACS系统和全院PACS系统存在着不少区别:
网络环境不同:全院PACS系统运行在医院局域网中,网络带宽至少有100Mbps,不少医院已经升级到10Gbps主干,1000Mbps到桌面的高速网络;而区域PACS系统则要运行在各类广域公共网络、医疗专网、虚拟专用网等环境下,由于成本和环境的局限性,网络带宽通常都较窄,一般在10Mbps左右,好的地区可以达到20Mbps,条件差一点的地区只有2Mbps~4Mbps,与局域网的带宽有天壤之别。
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一家医院只有一套全院PACS系统,不存在异构系统并行的情况;而在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中,很可能面临区域内不同医院已有各自的PACS系统,即异构PACS系统并行的情况,完全一刀切,将各医院原有PACS系统替换掉,将整个区域统一为一套PACS系统,往往是不现实的,这其中既涉及到各医院原有投资的浪费,还可能导致原有工作流程的改变、原有数据的丢失,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很差。
, http://www.100md.com
系统覆盖的机构、用户和管理水平不同:全院PACS系统运行在一家医院(可能包括一些分院),覆盖的规模有限,中小医院通常仅有几十个终端用户,大型医院可能有数百个终端用户,而且同一家医院的用户使用习惯和系统的维护管理是较为容易统一化、规范化的;区域PACS系统覆盖范围更广,可能会涉及到数十家医疗机构的数千个终端用户、甚至会涉及到更广泛的普通居民,并且不同机构的用户使用特点和维护管理的水平也难以统一。
患者管理机制不同:全院PACS系统通常采用与本医院HIS/EMR等系统一致的患者管理机制,可以方便地实现本医院患者信息的统一标识和管理;区域PACS系统需要连接不同的医疗机构,各个机构的患者管理机制往往不同,这使得患者的识别与匹配成为区域PACS系统建设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业务流程不同:全院PACS系统只管理本医院的影像业务流程和影像检查数据;区域PACS系统则需要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无缝地共享影像检查流程和数据,需要满足不同机构的医务人员按需访问其它机构的影像数据、共同完成影像诊断的需求。
, 百拇医药
数据管理机制不同:全院PACS系统往往只有一套数据库,一套数据管理软件,可以从容应对本医院内影像及相关数据的采集、修改、删除、备份等管理功能;区域PACS系统则往往有多个节点、多套数据库、多套数据管理软件,系统需要能够自动处理来自不同机构的不同数据管理软件的数据,实现统一的采集、管理、备份以及同步更新等功能。
区域PACS技术特点
正是由于以上的这些区别,促使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必须引入新的技术和标准,才能够突破全院PACS系统的局限性。在过去的几年间,国内外不少厂商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新需求,在其新一代的产品中逐渐应用这些新的技术,为整个PACS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创新。这些新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场景包括:
全Web的PACS/RIS架构:在IT行业中,关于C/S架构和基于Web的B/S架构的比较曾经喧嚣一时,到如今,基于Web的应用已经是整个IT行业的大势所趋,全Web架构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大范围应用的区域PACS系统中,它可以让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类型的用户、不同水平的系统管理者方便地部署、使用和维护成百上千的PACS/RIS终端,PACS/RIS系统的所有应用功能(尤其是在医院PACS系统诊断工作站上所提供的各类影像后处理功能)无需绑定于某个工作站,用户可以在区域PACS网络内自由地按需、按权限访问数据、完成诊断工作。
, 百拇医药
针对不同网络带宽的影像自适应传输技术(或叫“Streaming”技术):它类似于我们在网络上观看视频节目的动态流媒体技术,可以在不同的网络带宽下自动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影像访问和调阅,以满足区域PACS系统中各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影像实时调阅需求。
协同工作和沟通机制:区域PACS系统建设的一个核心需求就是在区域内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平台,提供远程资料共享、远程影像诊断、虚拟影像科室、远程影像教育等全新的网络化服务模式。针对这一目标,区域PACS系统平台中需要提供完全不同于全院PACS系统的协同工作机制,例如:
1. 不同机构间影像数据的自动同步,让不同机构的用户能够在统一的界面下一次性访问到患者在不同机构的所有检查记录,无需切换到不同的系统中查找,这种机制通常称为“全局检查列表”;
2. 不同机构间影像业务流程的自动同步,让不同机构的用户能够在统一的界面下处理本机构内以及其它机构提交的业务请求(如检查扫描、影像诊断、报告审核等),无需切换到不同的系统中完成不同的工作,这种机制通常被称为“全局工作流引擎”;
, 百拇医药
3. 协同沟通工具,区域PACS系统中需要提供方便、易用的跨机构沟通工具,让不同机构的用户能够在系统内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这些工具包括即时通信工具、便笺留言工具、音视频通信工具、信息发布工具等。
灵活的数据管理方式:区域PACS系统连接少则几家、多则几十、上百家医疗机构,必然会存在多套数据库、多个数据管理节点的情况,因此需要提供更灵活、更智能的影像及相关医疗数据的管理平台,提供多种数据管理方式,包括:
1. 集中式数据管理,即各个机构的所有影像数据集中、统一地在区域PACS系统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管理,用户从数据中心调阅所需的影像数据,这与全院PACS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式类似,但是相对全院PACS系统而言,区域PACS系统的集中式存储意味着海量数据的管理和调阅,对影像数据管理软件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
2. 分布式数据管理,即各个机构的影像数据仍然各自存储和管理在本机构的数据管理平台上,同时将数据索引信息同步到区域PACS系统的数据中心,用户通过数据中心查询跨机构的影像检查记录,需要调阅时系统再自动从相应机构提取指定的影像数据,返回给其它机构的用户,采用这种方式对系统多节点数据同步(包括数据新增、修改、删除、合并等)的要求非常高;, 百拇医药(相海泉 李剑)
不少人认为区域PACS系统是全院PACS系统的一个延伸:只要把网络铺好,把数据中心建好,再把医院里的PACS服务器放到数据中心,把其它医院的设备连接进来就行了。事实上远远不是这样,区域PACS系统和全院PACS系统存在着不少区别:
网络环境不同:全院PACS系统运行在医院局域网中,网络带宽至少有100Mbps,不少医院已经升级到10Gbps主干,1000Mbps到桌面的高速网络;而区域PACS系统则要运行在各类广域公共网络、医疗专网、虚拟专用网等环境下,由于成本和环境的局限性,网络带宽通常都较窄,一般在10Mbps左右,好的地区可以达到20Mbps,条件差一点的地区只有2Mbps~4Mbps,与局域网的带宽有天壤之别。
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一家医院只有一套全院PACS系统,不存在异构系统并行的情况;而在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中,很可能面临区域内不同医院已有各自的PACS系统,即异构PACS系统并行的情况,完全一刀切,将各医院原有PACS系统替换掉,将整个区域统一为一套PACS系统,往往是不现实的,这其中既涉及到各医院原有投资的浪费,还可能导致原有工作流程的改变、原有数据的丢失,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很差。
, http://www.100md.com
系统覆盖的机构、用户和管理水平不同:全院PACS系统运行在一家医院(可能包括一些分院),覆盖的规模有限,中小医院通常仅有几十个终端用户,大型医院可能有数百个终端用户,而且同一家医院的用户使用习惯和系统的维护管理是较为容易统一化、规范化的;区域PACS系统覆盖范围更广,可能会涉及到数十家医疗机构的数千个终端用户、甚至会涉及到更广泛的普通居民,并且不同机构的用户使用特点和维护管理的水平也难以统一。
患者管理机制不同:全院PACS系统通常采用与本医院HIS/EMR等系统一致的患者管理机制,可以方便地实现本医院患者信息的统一标识和管理;区域PACS系统需要连接不同的医疗机构,各个机构的患者管理机制往往不同,这使得患者的识别与匹配成为区域PACS系统建设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业务流程不同:全院PACS系统只管理本医院的影像业务流程和影像检查数据;区域PACS系统则需要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无缝地共享影像检查流程和数据,需要满足不同机构的医务人员按需访问其它机构的影像数据、共同完成影像诊断的需求。
, 百拇医药
数据管理机制不同:全院PACS系统往往只有一套数据库,一套数据管理软件,可以从容应对本医院内影像及相关数据的采集、修改、删除、备份等管理功能;区域PACS系统则往往有多个节点、多套数据库、多套数据管理软件,系统需要能够自动处理来自不同机构的不同数据管理软件的数据,实现统一的采集、管理、备份以及同步更新等功能。
区域PACS技术特点
正是由于以上的这些区别,促使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必须引入新的技术和标准,才能够突破全院PACS系统的局限性。在过去的几年间,国内外不少厂商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新需求,在其新一代的产品中逐渐应用这些新的技术,为整个PACS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创新。这些新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场景包括:
全Web的PACS/RIS架构:在IT行业中,关于C/S架构和基于Web的B/S架构的比较曾经喧嚣一时,到如今,基于Web的应用已经是整个IT行业的大势所趋,全Web架构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大范围应用的区域PACS系统中,它可以让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类型的用户、不同水平的系统管理者方便地部署、使用和维护成百上千的PACS/RIS终端,PACS/RIS系统的所有应用功能(尤其是在医院PACS系统诊断工作站上所提供的各类影像后处理功能)无需绑定于某个工作站,用户可以在区域PACS网络内自由地按需、按权限访问数据、完成诊断工作。
, 百拇医药
针对不同网络带宽的影像自适应传输技术(或叫“Streaming”技术):它类似于我们在网络上观看视频节目的动态流媒体技术,可以在不同的网络带宽下自动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影像访问和调阅,以满足区域PACS系统中各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影像实时调阅需求。
协同工作和沟通机制:区域PACS系统建设的一个核心需求就是在区域内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平台,提供远程资料共享、远程影像诊断、虚拟影像科室、远程影像教育等全新的网络化服务模式。针对这一目标,区域PACS系统平台中需要提供完全不同于全院PACS系统的协同工作机制,例如:
1. 不同机构间影像数据的自动同步,让不同机构的用户能够在统一的界面下一次性访问到患者在不同机构的所有检查记录,无需切换到不同的系统中查找,这种机制通常称为“全局检查列表”;
2. 不同机构间影像业务流程的自动同步,让不同机构的用户能够在统一的界面下处理本机构内以及其它机构提交的业务请求(如检查扫描、影像诊断、报告审核等),无需切换到不同的系统中完成不同的工作,这种机制通常被称为“全局工作流引擎”;
, 百拇医药
3. 协同沟通工具,区域PACS系统中需要提供方便、易用的跨机构沟通工具,让不同机构的用户能够在系统内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这些工具包括即时通信工具、便笺留言工具、音视频通信工具、信息发布工具等。
灵活的数据管理方式:区域PACS系统连接少则几家、多则几十、上百家医疗机构,必然会存在多套数据库、多个数据管理节点的情况,因此需要提供更灵活、更智能的影像及相关医疗数据的管理平台,提供多种数据管理方式,包括:
1. 集中式数据管理,即各个机构的所有影像数据集中、统一地在区域PACS系统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管理,用户从数据中心调阅所需的影像数据,这与全院PACS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式类似,但是相对全院PACS系统而言,区域PACS系统的集中式存储意味着海量数据的管理和调阅,对影像数据管理软件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
2. 分布式数据管理,即各个机构的影像数据仍然各自存储和管理在本机构的数据管理平台上,同时将数据索引信息同步到区域PACS系统的数据中心,用户通过数据中心查询跨机构的影像检查记录,需要调阅时系统再自动从相应机构提取指定的影像数据,返回给其它机构的用户,采用这种方式对系统多节点数据同步(包括数据新增、修改、删除、合并等)的要求非常高;, 百拇医药(相海泉 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