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影像海洋的高速航道(1)
PACS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科室级PACS、全院级PACS和覆盖范围更广的区域PACS。发展的逐步深入,不仅带来了医院自身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区域医疗和远程会诊的深入带来了契机。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于1982年1月召开第一届国际PACS讨论会,标志着PACS的研究、开发与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PACS的规模逐步开展起来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PACS进入了发展的初期阶段,当时大多数系统是小型PACS,主要是将放射科的一些影像设备进行连接,以胶片的数字化为目标,实现医学影像的传输和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该阶段自DICOM3.0标准形成后,尤其1995年后商用大型PACS的问世,突出表现在以实现整个医院的网络化为目标,通过同医学信息系统(HIS)的整合,提高读片诊断的效率,并方便临床其他科室的应用。目前,各医院和厂商都十分注重产品在互联互通上的性能,IHE测试作为该领域的权威机构,自2008年进入中国以来,通过其专业的测试方案,为规范PACS提高互联互通以改进交换和共享临床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医改促使医院建设逐步从建设数字化医院向组成数字化医院集团方向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