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115741
治胖新思路:驱除“膏浊”之毒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日 《糖尿病之友》 2006年第5期
     “膏浊理论”的提出是中医对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病因的再认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以往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这也正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具有科学依据的新的病因学说,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中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球有2.5亿(约7%)成年肥胖症患者,5—7.5亿人的体重超标。肥胖在全球呈流行趋势,并引发了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增长态势.近年来,由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肥胖像一棵粗壮的树干,肥胖如同海底下的冰山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产生的基本原因,还是其他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病等)产生的根本原因。肥胖像一棵粗壮的树干,有好多枝叉,代谢综合征仅是一个大枝叉,具体来说肥胖是引起代谢障碍所致病变发展的一个阶段。肥胖人群中一部分会患有代谢综合征,这部分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又会患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肥胖如同隐藏在海底下的冰山,而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脂肪肝、胆囊炎、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只是露出海平面之上的冰山一角。

    古代把肥胖分三型:“膏人”、“脂人”、“肉人”

    《黄帝内经》中将肥胖分为“膏人”、”脂人”、“肉人”三种类型。《黄帝内经》所言之“膏人”,是指身小腹大,脂膏集中于腹部,其腹部外形远远大于”脂人”,与近代医学的腹型肥胖类型相似;”脂人”的脂膏均匀地分布全身,形体肥胖,虽肥而腹不大,更不能垂,而肌肤质地中等,总体肥胖度较膏人为大,与近代医学的“均一性肥胖”类型相似;”肉人”以肌肉之肥为主,形体肥胖,肥而壮盛,上下均肥,皮肉结实,精神内旺,是一种体重超常之人,其体重的超标是体内肌肉发达所致,体内脂膏增加不多。由此可见,肥胖并非都为病态。

    《素问·奇病论》谓:“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传为消渴。”这些论断均提示:过食肥甘,体态肥胖,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膏浊理论”:气化功能失常,膏浊停聚

    现代中医认为,肥胖是指以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导致形体发胖,超手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但临床中一些肥胖者并非都有暴饮暴食史,治疗时若从气机的升降出入考虑,每多见效。

    造成“膏浊”的病因主要包括:因少动而气滞,或因七情而气郁,或因过劳而气虚,因气的升降出入功能失常,而致水谷精微的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其清者不升,浊者不降,聚浊为膏。由于气化功能失常,膏浊停聚引起腰腹部或全身脂肪过多,继而引发诸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等。

    胖有“虚实”,流者为浊,凝者为膏

    实胖 年龄较小,以青壮年为主,喜欢吃甜食;性格开朗,毛发浓密而有光泽.肥胖程度较轻;中小型肥胖较少,胸围、腰围、臀围都不很大,腹部比较坚实;体质较好,精力充沛,各种不适的症状均不突出,各种合并症较少。

    虚胖 年龄较大,中老年居多,喜好甜食的不是很多;情绪不稳定,容易急躁发怒,精神紧张;毛发的浓密程度及光泽度不是很好;体重指数大,肥胖程度高,且中心型肥胖多,胸围、腰围、臀围均大,腹部松软,皮褶厚;体质欠佳,精力较差,临床症状较多,尤其是心慌心悸、胸闷、腰膝酸软、肢体沉重、气短乏力以及十白冷,怕热、手脚发凉等表现较多;各种合并症也多见。

    膏 《说文解字》释为:肥也。《康熙字典》释为:肥也,甘也,泽也。”膏者,神之油也……脂即膏也。”因此,膏即是油,是脂肪。

    浊 《说文解字》释为:水。《康熙字典》释为:水,水不清也。凡精微(脂、糖、蛋白等)异常或过多,沉积于血中通可称之为“浊”(脂浊、糖浊、蛋白浊)。

    一般而言,固态为“膏”(脂肪)、液态为“浊”(血脂、血糖);停滞为膏、流动为浊;凝聚在体内不散的为“膏”,聚散无常的为“浊”;沉积在皮下、内脏、腹腔为膏,入于血脉的、异常混浊的、不能被正常利用的、对人体有害的为浊(如血脂紊乱)。膏浊可以相互转化,膏可以入血、转化为浊,浊也可以生成膏,浊膏相生。浊在血中,浊血相融,融为一体;膏可以阻滞气机,留滞脏腑;浊可化为毒而伤阴、伤津;浊邪在血,形成血瘀。

    浊膏可相互转化.浊膏停聚日久则化为毒,毒可由膏转化而来,亦可由浊直接生成。浊膏为病,多表现气、血、津液的病变,具有可逆性;而一旦化为毒则变证百出,难以治愈。膏浊是肝、脾、肾气化功能失常以致脂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治疗 转浊消膏法:

    未化毒前注重调气机.归权衡:清、消、汗、下 重在气机,升、降、出、入归与权衡。

    毒已生成注重排毒、解毒、化毒。毒留营血解之,毒聚于腑排之,毒攻于脏化之。

    选方 防风通圣丸、大柴胡汤、三黄汤、小陷胸汤、二陈汤、承气汤类方、抵挡汤丸、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泻心汤类方。

    (编辑/艾新), 百拇医药(李洪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