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15979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整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糖尿病之友》 2006年第7期
    病 例

    张大妈今年66岁,检查出糖尿病已经7年了,经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饮食调节、身体锻炼等办法,目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是张大妈自己老是念叨:我现在老了,身体越来越差,不是我找病,而是病找我了。比如:最近脑子也不好使了,经常被儿女们怀疑有“老年痴呆症”;做事情拿东忘西的,刚说过的话自己马上就忘了;有时候特别容易为家里人担心,孩子们回来晚了,就害怕是不是出车祸了?和别人打架了?如此等等。张大妈真的是脑子不好使了吗?

    解 读

    其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上述情况很常见。实际上,老年人健康的心理就包括要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渴求关怀和爱抚,并且有与人交往的愿望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也是一样,虽然躯体疾病的治疗会占去一部分精力,但是除了治病,他们仍然有许多可以去关注的事情。

    注意调节情绪 情绪是一种心理体验,老年人的情绪体验往往会有增强和不稳定的特点,常常表现为容易兴奋激动,唠叨,易于和别人发生争执.而一旦激动起来又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更要特别注意情绪的调整。自己可以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有条件的可以学习书法、绘画、保健操等。但要注意量力而行,不在乎学到多少,关键是学习这个过程,把老年人的注意力从一些难于控制的疾病、环境改变等方面引开,而专注于可以给自己带来愉快体验的事情上。子女和周围的亲人也要鼓励老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这样可以使老年人具有更多的信心和满足感。反之,子女如果过于孝顺,“剥夺”了父母做事的权利.老人体会不到自己活着的价值,情绪反而会抑郁消沉。这就是许多老人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并不快乐的原因。

    排除心理压力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心理压力都很大,除了长年慢性疾病的折磨、经济上的负担,还有对糖尿病可能伴有的并发症的担心。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对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的了解也是治疗的重要部分。内分泌科的医师一般都有体会,糖尿病患者通常都心细如发,对自己的病情变化比较重视,医生调药或者换药患者都要问个为什么,有时解释起来真觉得很麻烦。其实,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如果能从正规渠道获取足够的防病治病知识,对于他们战胜疾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年人机械记忆力下降,生硬地命令他们按照医生的话去做,很多老人记不住;但老年人理解记忆力保持很好,医生或者家属如果把防病治病的道理讲给他们,使他们理解后再去按照医生的嘱咐做,老年人会非常乐意,而且会做得很好。

    增加社会交往 特别鼓励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参加社区或者一些公益性的活动,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以注意锻炼自己的头脑,克服忘性大、脑子慢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曾经组织了很多公益性的心理健康讲座,来参加的有许多患病的老年人,他们一方面获取了知识,另一方面在这个团体里互相交流感受和经验,岁数相近或者病情相似的人聚在一起,会使每个人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取感情上的支持和鼓励。有些老年患者在交流经验时就提到,自己的东西经常忘了放在那儿,问别人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一长,老伴儿和儿女就都嫌烦,最后自己找了个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平常经常用的东西放在哪儿都记下来,刚做过的重要的事儿也记下来,这样不但不耽误事情,也不会老麻烦别人了。还有老年人介绍经验说多读书多看报好,看不懂也坚持看.为的是锻炼头脑,保持思维能力。老年朋友应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投入到对新生活的创造中。

    (编辑/钟卉), http://www.100md.com(赵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