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185053
糖尿病溯源:是“内忧”还是“外患”?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糖尿病之友》 2006年第9期
    有许多患儿的家长问笔

    者:“1型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笔者只能简单地告诉他们:某些个体存在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在遇到一定的外界环境因素刺激时,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使生产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我把这种情况称为“内忧”和“外患”。

    一.内忧

    1.糖尿病能够遗传? 糖尿病是否遗传是患儿家长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其答案是肯定的,糖尿病确有一定的遗传性。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但这种遗传性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

    2.什么是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比一般人(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容易得糖尿病。但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就一定得糖尿病。有研究资料表明:在1型糖尿病高发的国家,父亲有1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率为7%;母亲有1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率仅为2%;而若是同卵双生子之一患1型糖尿病,另一名孩子患1型糖尿病的危险率在35%左右;若同胞兄妹之一患1型糖尿病,另一兄妹患1型糖尿病的危险率在3%~6%。若父母均患2型糖尿病,其子女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不超过10%,但同卵双生子同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为100%。

    二.外患

    1.病毒感染对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外界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吸烟)、地理环境等。现在发现柯萨基病毒B4、巨细胞病毒、脑心肌病毒、轮状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以及EB病毒等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病毒感染诱发了淋巴细胞所介导的自身免疫损伤,继而引发胰腺炎,是导致胰岛B细胞破坏的直接原因。

    有证据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后可使具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儿童产生胰岛自身抗体而患1型糖尿病。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是B细胞损伤的标志),其中有: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等。而且,85%~90%的患者自身抗体在发病时或发病前已经存在,说明在糖尿病发病前很长一段时间自身免疫损伤就已发生.只是当胰岛B细胞被破坏达到90%以上时才发病而已。

    2.不良生活方式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小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措施。要有适当的平衡饮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配比适宜,无机盐、维生素供给充分,以满足儿童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的需要。要合理选择食物,鼓励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减少食用高脂肪食物,如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物和甜点心、饮料等。还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条件,选择适宜、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步行上楼梯、以步代车等,并把运动变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坏事变好事,防患于未然

    有糖尿病家族史当然不能算是一件好事,但这也是无法选择的。那么,能否把坏事变为好事呢?答案也是肯定的。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子女、亲属对糖尿病的了解比一般人多,对糖尿病的危害性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都比较熟悉,使他们可以防患于未然。相反,有些人虽然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但如果不注意饮食节制,不能保持理想的体重,生活方式不健康,一样有患糖尿病的可能。

    (编辑/李景仁)

    , http://www.100md.com(朱 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