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之友》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268400
弯路出教训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糖尿病之友》 2006年第10期
     我25岁医学毕业后,就做了一名临床医生,如今我已退休多年。自从39岁我被确诊患2型糖尿病以来,病魔缠身至今,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和体会。几十年来我虽然也是名医务工作者,但怎样更好的降糖尿病之“魔”,驱并发症之“妖”,也并没有比别人少走弯路。如今总结我的治疗经验主要就是以下三点,希望广大病友能从中得到启发。

    监测血糖不利 后悔不已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在于严格控制血糖,尽量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我在患病初期以为,只要控制住饮食和加强运动就能使各时段血糖都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所以没有注意监测血糖。等到两年后发现餐后血糖明显增高时,已经悔之晚矣,必须加用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了。从此我开始了与物为伍的生活。

    此后随着病程的延长,药量逐渐每日1次变为2次,又逐渐由每次1片加到2片。每次改动都是因为一段司内血糖监测不达标所致。从此我意识到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监测自己不同时间段内的血糖,然后才能知自己血糖控制得是否达标。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一样错误地认为,只要按时用药就能治好糖尿病,只在去医院就诊时才测一次血糖。还有一些患者只监测空腹血糖,不查餐后血糖,这样做也是错误的。
, http://www.100md.com
    调整方案 让“糖魔”退守

    在改变治疗方案后,因为调整药量,往往在一段时间内血糖监测频率会增多。我在与“糖魔”搏斗到第十五个年头时,又一次败下阵来。当时口服药已用到最大量,但血糖仍不能达标,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口服药相对无效的包围圈中,只能拿起胰岛素突出重围,再次抢占血糖达标的制高点。

    在调整胰岛素用量时,我首先尽量控制住三餐总热量、进餐时间和餐后运动量,把饭菜种类也相对固定住。先把餐前(包括早、年、晚餐前)血糖达标作为这一阶段主攻目标,把胰岛素调到最合适剂量,在最终成功达标后我又开始继续主攻餐后血糖。

    中国饮食美味佳肴十分丰富,烹调方法各异,怎能不享用?可我能吃多少呢?在胰岛素计量已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我开始根据自己的体重调整每餐饮食的量。通过调整药量和饮食才终于使餐后血糖达标,我又一次;中上了控制血糖达标的主峰一次退守。
, 百拇医药
    出现低血糖 常回头看看

    影响血糖的因素很多,通常饮食、运动、药量最主要。我曾发生三次明显的低血糖。一次是在骑自行车外出途中,另一次是因为晚饭吃的过晚,还有一次是参加朋友聚餐盲目加大药量造成的。药量过大、饮食量少、运动量增加、进餐时间后延都是低血糖发生的常见原因。所以面对忽高忽低的血糖监测结果,患者应该回头想想:是吃多了还是吃少了?运动量小了还是大了?饭吃晚了还是早了?药量是否有问题?一般总会找到原因。当然,情绪变化如;恐惧、着急、生气、紧张、失眠以及其他药物干扰也是血糖变化的原因。空腹血糖居高不下是基础药量不够?是药量过大引起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还是黎明现象?监测晚餐后和凌晨1∶00~3∶00血糖就可以分析出原因,从而找到纠正的方法。

    二十几年来,我就是这样坚持监测血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血糖达标的。退休后,我每年两次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目前还没有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

    (编辑 钟卉), http://www.100md.com(齐宝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