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历程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大家都很熟悉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经被很多病友认识并严格执行。但血糖监测由于不直接降低血糖,常被许多病友所忽视,认为只要按时用药,监测与否无所谓。这种“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做法是很危险的。给大家举个例子:上个月我到心血管科会诊一位患者,40多岁,看着有些眼熟,原来是前年经我诊断的一位糖尿病患者,还是某企业的老总。记得他当时很固执,坚持认为测血糖不能治病又很麻烦,可测可不测。而眼前的他让我大吃一惊,消瘦衰弱,苍老了许多,和从前判若两人。我看了一下病历,才知他已经并发了心血管病、眼底出血、白内障以及肾脏病变。这两年他一直服用磺脲类药物,基本上药物已经不起作用了,可由于他没有及时监测血糖,对病情不了解,也未调整用药。结果,这次因为突发心肌梗死住进医院,血糖高达33.0mmol/L。现在心脏要安装四五万元的支架,然后进行白内障手术,再加上肾脏病变,治疗费用增加很多,最关键是他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都受到了明显影响。
血糖监测在“五驾马车”中作用很关键,它指挥协调其他“马匹”互相配合,共同出力,带领马车驶向目标。具体来说,血糖监测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指导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后期饮食量、运动量以及药量,必须根据血糖结果来确定;二是评价疗效,确定达标。三是及时发现低血糖。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神经病变者,发生低血糖时缺乏症状,血糖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从而避免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四是对于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由于缺乏临床表现,血糖监测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血糖监测要有一定频率。有些糖尿病患者只是偶尔到医院查一次血糖或尿糖,根本无法体现长期血糖情况。我接触的很多患者,都是每月到医院测一两次血糖,而为了测这一两次血糖,患者可能会提前节食、运动,准备几天后,到医院一测,血糖不错,自我感觉也良好,回去又一切照旧,以为这个不错的血糖检测结果能管几个月,殊不知,随时波动的血糖可能已经把机体带入了并发症的危险区。
不同治疗阶段血糖监测频率应该有所不同。在刚开始治疗时,由于方案不断变化,勤监测有助于尽快调整到位,实现达标。建议每日监测血糖3~4次,使用胰岛素者每日监测可达7次(三餐前、三餐后加睡前)。而一旦治疗达标,方案稳定,可每周监测1天,选3~4个时间点。患者最好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天的治疗情况、血糖变化情况都记录下来,就诊时可以拿着记录与医生一起来研究、讨论自己的治疗计划。这种数字记录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最重要的方法,值得推广。
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3个月)的血糖监测后,要验证一下自己的糖尿病治疗效果,还要到医院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内,就说明你的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治疗是满意的。
(编辑/左立娜), http://www.100md.com(孙子林)
血糖监测在“五驾马车”中作用很关键,它指挥协调其他“马匹”互相配合,共同出力,带领马车驶向目标。具体来说,血糖监测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指导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后期饮食量、运动量以及药量,必须根据血糖结果来确定;二是评价疗效,确定达标。三是及时发现低血糖。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神经病变者,发生低血糖时缺乏症状,血糖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从而避免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四是对于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由于缺乏临床表现,血糖监测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血糖监测要有一定频率。有些糖尿病患者只是偶尔到医院查一次血糖或尿糖,根本无法体现长期血糖情况。我接触的很多患者,都是每月到医院测一两次血糖,而为了测这一两次血糖,患者可能会提前节食、运动,准备几天后,到医院一测,血糖不错,自我感觉也良好,回去又一切照旧,以为这个不错的血糖检测结果能管几个月,殊不知,随时波动的血糖可能已经把机体带入了并发症的危险区。
不同治疗阶段血糖监测频率应该有所不同。在刚开始治疗时,由于方案不断变化,勤监测有助于尽快调整到位,实现达标。建议每日监测血糖3~4次,使用胰岛素者每日监测可达7次(三餐前、三餐后加睡前)。而一旦治疗达标,方案稳定,可每周监测1天,选3~4个时间点。患者最好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天的治疗情况、血糖变化情况都记录下来,就诊时可以拿着记录与医生一起来研究、讨论自己的治疗计划。这种数字记录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最重要的方法,值得推广。
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3个月)的血糖监测后,要验证一下自己的糖尿病治疗效果,还要到医院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内,就说明你的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治疗是满意的。
(编辑/左立娜), http://www.100md.com(孙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