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7年 > 第5期
编号:11479622
医学专家发现糖尿病视力丧失的新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糖尿病之友》
     医学专家发现糖尿病视力丧失的新机制

    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中度至重度丧失的主要原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血浆蛋白和脂质渗透进入黄斑,是导致黄斑水肿的直接原因,这种渗漏作用导致视网膜的增厚以及感光功能受到影响。

    研究人员从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玻璃体样本中找到了27种表达高于非糖尿病组的蛋白,其中碳酸酐酶(CA-1)的水平比非糖尿病组高15倍。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这种蛋白,发现了一个新通路,那就是视网膜出血导致CA-1释放进入玻璃体,引起激肽释放酶-激肽的激活,结果导致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升高和水肿。

    来源:《自然医学》杂志

    糖尿病患者将有专用米

    由南京农业大学选育的糖尿病患者专用稻米生产技术即将投产。这个专用水稻新品种名叫W3660,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从日本引进的低水溶性蛋白水稻种质,并对我国优质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改良,通过杂交、回交选育而成,其性状稳定,本土适应性强。
, http://www.100md.com
    W3660的保健功能在于其水溶性蛋白含量为3.1%~4%,比普通稻米的9%低了一半多。糖尿病肾病患者食用这种大米,可以避免因为吸收过量蛋白质而在体内产生大量糖类导致加重病情。据悉,该品种大米在南京军区总院、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的前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食用此大米后能有效缓解病情。

    来源:《新华日报》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者脑卒中危险显著升高

    英国剑桥大学Myint医师等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HbA1c<5%者的2.83倍。有别于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危险所呈现的持续线性关系,血糖水平与脑卒中危险的关联更趋向于一种阈值关系。

    Myint医师等研究者经调查发现,HbA1c的增高与年龄、收缩压及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增高有关,也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有关。经年龄、性别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校正后,与HbA1c<5%者相比,HbA1c≥7%的参试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为2.83。
, 百拇医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糖尿病患者如何补水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正确“补水”十分重要,因饮水不当而诱发病情加重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0%~20%。人体内缺水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口渴的感觉,轻度的缺水并不一定能引起明显的口渴感觉。如果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可能已经迟了,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天平均要补足2500毫升的水。除饮食中所含有的部分水,还有1600~2000毫升的水要靠外部饮水供应。

    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的饮用水有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饮料,不宜饮用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另外,牛奶、豆浆也是糖尿病患者补充水分的好饮料。

    来源:《浙江日报》

    血糖控制不良,可做动态血糖监测

, 百拇医药     每次检测的血糖只是一个时间点上静态的血糖“图像”,而血糖是时刻波动变化的。对于血糖控制不良和发生严重低血糖以及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反映24小时血糖变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S)是更好的选择。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一种佩戴3天就能记录近千个血糖动态变化资料的监测手段,可以像“电影”一样回顾血糖的情况。糖尿病患者佩戴CGMS探头,并输入事件标记,记录日常生活的细节,包括服药、就餐、运动等。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帮助医生分析个性化或规律性的血糖波动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来源:《健康时报》

    江苏立项研究糖尿病防治干预新模式

    由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牵头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指导网络的建立、运用及费用效益评价”课题日前正式启动。该项课题研究将在江苏地区建立科学规范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指导网络,积极探索政府主管部门、医学专家、社区医师、社会资源、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全面参与的糖尿病防治新型模式。

    据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子林教授介绍,患者通过“中大医院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学校”的系统培训,可以住院学习自我管理实用技能。培训后患者普遍重视日常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相关治疗,病情控制越来越好。

    来源:《健康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