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疗保健 > 糖尿病之友 > 2008年 > 第8期
编号:11671130
争鸣背后的反思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糖尿病之友》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上述研究的讨论与分析,提示我们在糖尿病领域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疑问,学术上的争论有利于加深对争议的认识。糖尿病是较为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需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力求达到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全面控制达标。其中,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对于循证医学研究及各种指南的标准,不能机械地理解与照搬,而应当结合临床实践,采取个体化治疗,必要时还应加强多学科合作,以达到尽早治疗、长期稳定的疗效。

    重新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糖尿病?

    各种方法,各种理念,各种药品……我们在应接不暇之余,也许需要暂停下来反思一个最传统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治疗糖尿病?如果糖尿病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我们根本不会这么积极地采取治疗的方式。大多数人一开始就知道糖尿病不可能被治愈,那么接受治疗,更多的是希望尽量减少致残致死的并发症,保持和健康人差不多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生存寿命。如果因为治疗,使患者承担了过大的经济负担,给身体和精神都造成很大的伤害和痛苦,加重了疾病造成的损伤,降低了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这大概是所有的患者都不能接受的。这样的治疗已经偏离了治疗的本意,是没有意义的。
, 百拇医药
    另外,不惜一切代价达到正常人的参考数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否必须呢?患者可以得到多少好处,需要付出多少代价?目前还没有人可以给出肯定的回答。有人说,很多患者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这话虽然不免偏颇,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度强化治疗,使情绪始终处于紧张应激状态,确实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并无太多好处。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好好思考这样的问题,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而不要一味地追着生化指标跑。毕竟,人不是单纯地依靠各种指标活着的。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它可能包含了身体的一系列代谢紊乱,高血糖只是其中一个表现。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单纯地控制血糖,治疗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冯凭教授强调,目前被视为“金标准”的糖化血红蛋白,也应该客观对待,治疗和评价不能仅仅盯着这一个数值看。糖化血红蛋白值反映的是血糖在3个月内的一个均值,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血糖具体的波动情况可能是更应该被关注的。同时,也要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充分考虑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除了血糖也要参照别的指标,在降糖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减轻体重、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一般认为,综合治疗比单纯地控制血糖收到的效果会更明显。
, 百拇医药
    让我们再一次温习“五驾马车”,这是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①教育和心理治疗:让糖尿病患者真正懂得糖尿病,正确对待和处理糖尿病;②饮食治疗:科学合理的饮食奠定治疗的基础;③运动治疗:长期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协助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身体其他部分功能良好;④药物治疗: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同时,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降压、调脂的药物;⑤监测病情:定期看病,定期检查血、尿,监测血糖和尿蛋白情况,定期做心电图及眼底检查,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对治疗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让人遗憾的是,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是医生和患者往往过分依赖药物,而忽视了真正落实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教育也存在不足。事实上,单靠医生一个群体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而这种局限又会反过来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在医生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患者的自觉和自我约束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期待进一步的观察结果

    糖尿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由于影响微血管病变的因素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但影响大血管病变的因素相对复杂,试图通过简单激进的治疗方法短时间内获得显著的收益,现在看起来不太可能,时间越长越可能显示出差别来。无论是ACCORD还是ADVANCE,3.5年和5年的平均试验观察时间相对于可能的病程来说还是太短。
, http://www.100md.com
    已有的试验观察发现,在强化治疗的初期,确实会出现加重神经病变、增加视网膜病变出血可能性的情况,但这些都是非致死性的,因此强化血糖治疗被坚持了下来。人们经过长时间观察后发现,强化血糖治疗确实会有利于相关并发症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在观察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强化血糖治疗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后续的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流行病学(EDIC)研究则显示,6年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也许就像中国的一句老话所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因此期待更长期的观察研究。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人们将陆续看到这两项试验的最终分析结果;也期待着看到8~10年甚至15年或者更长时间后,强化血糖治疗的效果。, 百拇医药(唐袁媛 王 臻 钟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