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糖尿病,为何要查肝功能
老刘查出糖尿病时,医生建议他查一查肝功能。用药一段时间后医生又建议他查肝功能,并且一查就是很多项目,如ALT、AST、GGT等。虽然听从医生的建议做了化验,结果也都在正常范围;但他还是一直转不过弯来,肝功能不是用来查肝炎的吗?怎么会与糖尿病扯上关系呢?
肝脏是我们身体中当之无愧的“大管家”,在人体的代谢、排毒、免疫、血液循环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日夜操劳的“化工厂”。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糖友”们吃的降糖药在调节血糖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毒性,要想解除这些毒性,就需要劳烦肝脏出马。此外,肝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糖代谢调节器官,肝脏病变容易引起糖代谢紊乱发生糖尿病,而原发性糖尿病又可引发肝病,两者互为因果,有时共同存在。
所以,慢性肝病要注意查血糖,糖尿病也要注意查肝功能。在初诊糖尿病时查肝功能,可了解有无肝功能异常,或者有无用药的依据(有些口服降糖药在肝功不全时不能使用)。用药一段时间后查肝功能是为了了解所用降糖药是否会损伤肝细胞。一般情况下应半年查一次肝功能。
那么,如此重要的肝功能化验,项目有多少呢?它们又是怎样发现肝功能受损的呢?
血清酶活性
肝脏是含酶最丰富的器官。目前知道肝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已达数百种,在物质合成、分解、贮存、转运、排泄、解毒、解酒等转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故测定血液中酶的含量可了解肝脏功能的状态。如谷丙转氨酶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或ALT)、谷草转氨酶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或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其中以大家比较熟悉的GPT和GOT最为常用,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较敏感的指标,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在入学、求职等健康体检过程中也少不了它们。两者增高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和毒物、剧烈运动、熬夜、喝酒等。此外,GO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也较多,心肌损伤时也会升高。其余几种酶升高在判断肝功能有无受损时也有一定提示作用。还有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GPT和GGT可能会在糖尿病风险评估中非常有用。该研究发现,健康的年轻成年人肝脏内GPT和GGT水平每升高1个标准差,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16倍和1.2倍。
胆红素
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和破坏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进入血液的胆红素与被清除的胆红素大致相等。当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时,血、尿胆红素和尿胆元就会发生变化,此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或非结合胆红素、尿内胆红素及尿胆元,可了解有无溶血及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如溶血性贫血、肝硬化、肝炎、肝癌、胆管炎均可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
血清蛋白
血液中的蛋白质(除γ球蛋白外)大部分由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蛋白质合成就会减少,导致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故测定血清总蛋白(T-Pro)、白蛋白(ALB)、球蛋白(G-Pro)及计算白蛋白与球蛋白(A/G)比值也是反映肝功的重要指标。
胆汁酸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由胆固醇在肝脏合成,随胆汁排入肠道,经肠肝循环维持动态平衡。故测定血液中总胆汁酸(TBA)含量也能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及胆道的排泄功能。增高见于肝细胞损害(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胆道梗阻(胆石症、胆道肿瘤等)、生理性(进食后血清胆汁酸可一过性增高)。
以上4类是经常在化验单上出现的检测项目,其他凡是经肝脏合成、分解、代谢、转化的也可反映肝功能的状态,如血氨、血浆凝血因子、胆固醇、磷脂、游离脂肪酸、Ⅲ型前胶原(PⅢP)、血清铁、血清蛋白电泳等。由此可见,肝功能的化验指标是非常多的,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想要看懂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熟悉了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意义之后,就能知道一个大概了。
做肝功能化验要科学、适用
由于肝脏具有复杂多样的物质代谢功能,根据某一代谢功能设计的化验项目都只能反映肝功能的一个侧面。目前还没有哪一个项目能够完全和特异反映肝功能全貌,即使化验指标很多的组合也可能会有漏洞,不一定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真实状态。再说,肝脏的再生和代偿能力很强,有些化验指标往往要肝脏损害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才能表现出来,因而肝功能检查正常也不能排除肝脏病变。而肝功能化验异常时,又要排除肝外的影响因素。因此,评估肝脏功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患者自身病情,选择多个项目组合,必要时应多次复查,才可能获得比较客观准确的结论。
当然,做肝功能化验选择项目时要以科学、适用为原则,如健康体检可选GPT、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蛋白电泳及A/G比值等;对有黄疸者可选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胆元及尿胆红素、ALP、GGT、TBA等;疑为无黄疸性肝炎时可选GPT、G0T、ALP、GGT、TBA、A/G比值、肝炎病毒标志物等;疑为原发性肝癌时,除了一般肝功能外,应加查甲胎蛋白(AFP);疑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可选GPT、G0T、MAO、PⅢP、胆红素、血清蛋白电泳等。
“糖友”检查时不要一味求多、求全,而是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最好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选择,他们是不会让你花冤枉钱的。
(编辑/李文解), http://www.100md.com(杨文勇)
肝脏是我们身体中当之无愧的“大管家”,在人体的代谢、排毒、免疫、血液循环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日夜操劳的“化工厂”。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糖友”们吃的降糖药在调节血糖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毒性,要想解除这些毒性,就需要劳烦肝脏出马。此外,肝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糖代谢调节器官,肝脏病变容易引起糖代谢紊乱发生糖尿病,而原发性糖尿病又可引发肝病,两者互为因果,有时共同存在。
所以,慢性肝病要注意查血糖,糖尿病也要注意查肝功能。在初诊糖尿病时查肝功能,可了解有无肝功能异常,或者有无用药的依据(有些口服降糖药在肝功不全时不能使用)。用药一段时间后查肝功能是为了了解所用降糖药是否会损伤肝细胞。一般情况下应半年查一次肝功能。
那么,如此重要的肝功能化验,项目有多少呢?它们又是怎样发现肝功能受损的呢?
血清酶活性
肝脏是含酶最丰富的器官。目前知道肝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已达数百种,在物质合成、分解、贮存、转运、排泄、解毒、解酒等转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故测定血液中酶的含量可了解肝脏功能的状态。如谷丙转氨酶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或ALT)、谷草转氨酶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或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其中以大家比较熟悉的GPT和GOT最为常用,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较敏感的指标,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在入学、求职等健康体检过程中也少不了它们。两者增高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和毒物、剧烈运动、熬夜、喝酒等。此外,GO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也较多,心肌损伤时也会升高。其余几种酶升高在判断肝功能有无受损时也有一定提示作用。还有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GPT和GGT可能会在糖尿病风险评估中非常有用。该研究发现,健康的年轻成年人肝脏内GPT和GGT水平每升高1个标准差,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16倍和1.2倍。
胆红素
胆红素是血液中衰老红细胞分解和破坏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进入血液的胆红素与被清除的胆红素大致相等。当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时,血、尿胆红素和尿胆元就会发生变化,此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或非结合胆红素、尿内胆红素及尿胆元,可了解有无溶血及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如溶血性贫血、肝硬化、肝炎、肝癌、胆管炎均可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
血清蛋白
血液中的蛋白质(除γ球蛋白外)大部分由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蛋白质合成就会减少,导致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故测定血清总蛋白(T-Pro)、白蛋白(ALB)、球蛋白(G-Pro)及计算白蛋白与球蛋白(A/G)比值也是反映肝功的重要指标。
胆汁酸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由胆固醇在肝脏合成,随胆汁排入肠道,经肠肝循环维持动态平衡。故测定血液中总胆汁酸(TBA)含量也能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及胆道的排泄功能。增高见于肝细胞损害(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胆道梗阻(胆石症、胆道肿瘤等)、生理性(进食后血清胆汁酸可一过性增高)。
以上4类是经常在化验单上出现的检测项目,其他凡是经肝脏合成、分解、代谢、转化的也可反映肝功能的状态,如血氨、血浆凝血因子、胆固醇、磷脂、游离脂肪酸、Ⅲ型前胶原(PⅢP)、血清铁、血清蛋白电泳等。由此可见,肝功能的化验指标是非常多的,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想要看懂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熟悉了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意义之后,就能知道一个大概了。
做肝功能化验要科学、适用
由于肝脏具有复杂多样的物质代谢功能,根据某一代谢功能设计的化验项目都只能反映肝功能的一个侧面。目前还没有哪一个项目能够完全和特异反映肝功能全貌,即使化验指标很多的组合也可能会有漏洞,不一定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真实状态。再说,肝脏的再生和代偿能力很强,有些化验指标往往要肝脏损害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才能表现出来,因而肝功能检查正常也不能排除肝脏病变。而肝功能化验异常时,又要排除肝外的影响因素。因此,评估肝脏功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患者自身病情,选择多个项目组合,必要时应多次复查,才可能获得比较客观准确的结论。
当然,做肝功能化验选择项目时要以科学、适用为原则,如健康体检可选GPT、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蛋白电泳及A/G比值等;对有黄疸者可选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胆元及尿胆红素、ALP、GGT、TBA等;疑为无黄疸性肝炎时可选GPT、G0T、ALP、GGT、TBA、A/G比值、肝炎病毒标志物等;疑为原发性肝癌时,除了一般肝功能外,应加查甲胎蛋白(AFP);疑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可选GPT、G0T、MAO、PⅢP、胆红素、血清蛋白电泳等。
“糖友”检查时不要一味求多、求全,而是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最好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选择,他们是不会让你花冤枉钱的。
(编辑/李文解), http://www.100md.com(杨文勇)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