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115530
国外社会惰性的理论与相关研究概述(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1期
     摘要 社会惰性是团队成员在从事趋向共同目标活动中出现的努力程度和平均贡献随着群体成员增加而减少的现象。该研究从社会惰性的概念、起源和发展、理论解释,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社会惰性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社会惰性,社会影响,社会惰性形成过程。

    分类号 B849:C93

    近年来,企业组织发生了一种本质的变化,即以个人独立完成任务为基础的组织正逐渐被以团队(team)为基础的组织所取代。因为工作中的创新,个人无法独立完成,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完成并有所突破,因此如何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合力并达到目标是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成员的努力程度和贡献会随着团队成员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惰性(social loafing)。社会惰性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群体、团队和组织中,它会降低群体凝聚力,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阻碍群体目标的实现。目前对组织中社会惰性行为进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社会惰性行为已成为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对社会惰性的概念、来源及发展、理论解释、形成过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论述。

    1 社会惰性的概念与来源

    社会惰性(social loafing)的概念起源于德国心理学家Ringelmann在1927年的实验研究。他在研究中首次发现 ......
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