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3)
16PF在国内修订较早,较为成熟,广泛运用于正常人群,因此在国内研究青少年犯罪与人格的关系中被广泛运用。这类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如,男性戒毒劳改人员表现出“四高二低”的人格特点,即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乐群性,高幻想性,低有恒性,低独立性,另外智慧性也比较低[21]。对包括了多种犯罪类型的在押犯人的研究[22,23]发现,男性犯罪人员上述特征中只有幻想性不一致,没有包括吸毒人员的研究发现罪犯的幻想性低于常模[22],而且发现,青少年犯还具有高忧虑、高紧张,高敏感以及低稳定性、低自律性、低实验性等人格特点。不同犯罪类型的罪犯具有不同的人格特点:暴力型罪犯有恒性最低,紧张性、焦虑性最高;物欲型罪犯怀疑性、紧张性、适应性、有恒性较其他二型低,但是果断性最高;性欲型罪犯怀疑性、紧张性、焦虑性等因素上偏高[22]。有研究还对由16PF的基本特质归纳出的次级因素和预测因素与犯罪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次级因素上,20~25岁的青年罪犯表现出比在校青年更为外向的特点,表明他们追求刺激,勇于冒险,容易冲动,善于交际;在预测因素上,青年罪犯的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得分较低,说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薄弱[24]。
, http://www.100md.com
运用CPI对男女青少年犯的研究发现,规范测量中的社会性量表,即遵从规则或者拒绝规则,最能区分犯罪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将规范和人际取向测量联合起来得到四种不同的生活风格类型和自我整合水平,结果发现,所有四种生活风格上,更低的自我整合与更多犯罪相关,不管是人际卷入还是人际分离,犯罪者都具有质疑社会规范的特点,更多自我贬损和冲突,表现出人际不接纳的行为[25]。
以往的多数研究是对犯罪群体与正常群体进行人格特征的比较,近来有研究分析了犯罪群体内部的人格特点。Donnellan和Wenk运用CPI测验比较了不同初犯年龄和犯罪频率的罪犯的人格特征,结果发现,初犯年龄和犯罪频率主要与规范和价值维度相关,即初犯越早、犯罪频率越高的个体顺从行为越少,他们责任感低,社会化程度不高,不愿接纳他人,人格倾向于不健康;认知和智力维度上也有几个侧面与之显著相关,初犯年龄越大、犯罪频率越低的个体,对与智力相关的事物更感兴趣,也更易于在结构良好的成就环境中成功;另外,初犯年龄越大,个体的灵活性越低,越保守[2]。我国也有研究运用CPI测验对在押毒品犯的人格特点进行了描述,因素分析发现,女性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主要由遵从性、外倾性和灵活性组成,其中遵从性和灵活性与国外的规范和价值维度以及灵活性维度比较一致,外倾性主要反映了社交行为[26];男性毒品犯的人格结构比女性毒品犯多一个成熟性维度[27]。研究者认为女性毒品犯与中国正常人群的人格结构没有区别,而男性毒品犯具有不成熟性的独特人格特征。
, 百拇医药
2.4 以“大五”人格问卷为测量工具的研究
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euroticism, N)、外向性(Extroversion, E)、开放性(Openness, O)、宜人性(Agreeableness, A)和谨慎性(Conscientiousness, C)。一般认为,O的含义是对内部和外部世界都好奇,愿意接受新异的思想和非传统的价值,N和E与艾森克的三因素结构所确定的含义相同,A和C被认为与艾森克的精神质重合,高精神质就是低宜人性和低谨慎性的结合[16,28],不过Costa和McCrae认为这五个因素本质上是正交的,不可再削减[16]。研究发现,16PF中的紧张性、忧虑性、敏感性与神经质相关,兴奋性和敢为性与外向性相关,有恒性和自律性与谨慎性相关,持强性和实验性与宜人性相关[29]。CPI的规范和价值维度也有几个侧面与大五人格的谨慎性和宜人性有关[20]。因此,运用大五人格结构可以很好地整合犯罪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同时,大五人格问卷的二阶子量表还可以获得对人格更细致的了解,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青少年犯罪。
, 百拇医药
持大五人格结构观的研究者并不关注是否存在犯罪人格,也不强调犯罪青少年的病理性特征,而是更多地考察哪些人格特征会使青少年更容易犯罪。大五人格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历史较短,结论还不尽一致。一般发现,青少年犯罪主要与谨慎性和宜人性呈负相关,开放性与犯罪无关[30]。但是不同犯罪类型、不同人格维度的不同侧面上,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其相关会有不同。
有研究者运用大五人格问卷的NEO人格量表(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对高中生进行的研究发现,谨慎性和宜人性与男生、女生的人际暴力都相关;宜人性和神经质与男生破坏财产相关,与女生人际暴力相关;外向性和开放性都与犯罪无关[11]。但是采用包含了更细人格侧面的NEO人格量表修订版(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 PI-R)对大一学生的研究发现,外向性中的刺激寻求与上述两种犯罪行为都相关,而且谨慎性和宜人性各维度的不同侧面与上述两种犯罪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即外向性的刺激寻求显著地正向预测暴力行为和偷窃行为,宜人性的信任、利他和服从显著地负向预测暴力行为,谨慎性的自律,宜人性的信任、利他显著地负向预测偷窃行为[16]。
, 百拇医药
Laak等以12~18岁被拘留的女孩为对象的研究发现,谨慎性与犯罪具有显著的相关,而宜人性与犯罪无关,开放性与犯罪相关,特别是与欺骗和打斗行为相关,外向性与犯罪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是身份犯罪与外向性相关[28]。研究者认为,宜人性的差异主要与性别有关,其他研究的被试一般都是男性(少年犯或在校生),可能男生的不良行为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因此报告了更多犯罪的青少年具有更少的宜人性;另外,离家出走这样的身份犯罪对于女孩可能也是一种刺激寻求行为[28]。
3 人格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的新趋向
以往的研究一般都属于变量中心法研究,即探讨普遍的人格维度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并且往往单一地考察人格变量对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主效应。近年来,研究者趋向于进一步采用个体中心法研究以补充变量中心法研究,即考察各个人格维度在个体内部的特定组合,以及这种特定人格类型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危险性或者保护性,并联合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综合考察各个变量对于青少年犯罪的交互效应,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人格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 百拇医药
3.1 人格类型与青少年犯罪
研究者们采用个体中心法研究确定了具有相似的人格模式的个体类型,能够看到不同人格维度的组合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而且特别适于应用,以确定出可能会发展心理病理性的危险人格类型[31]。对人格进行分类曾经只是精神分析师和临床心理学家感兴趣的事情。最近的几项研究从养育模式的角度整合儿童的人格特征,一致地发现了三种人格类型:(1)有弹性者(resilent),4个维度都是平均分,神经质低于平均分;(2)过度控制者(over-controller),神经质高分,外向性低分;(3)低控制者(under-controller),宜人性和谨慎性上低于平均分[32]。研究发现,低控制青少年比有弹性青少年具有更多的犯罪行为,另外,过度控制的青少年比有弹性青少年具有更多的内化行为,而有弹性青少年几乎没有任何问题行为[31,33]。
[ 上 页 ] [ 下 页 ], 百拇医药(张春妹 邹 泓)
, http://www.100md.com
运用CPI对男女青少年犯的研究发现,规范测量中的社会性量表,即遵从规则或者拒绝规则,最能区分犯罪青少年和正常青少年;将规范和人际取向测量联合起来得到四种不同的生活风格类型和自我整合水平,结果发现,所有四种生活风格上,更低的自我整合与更多犯罪相关,不管是人际卷入还是人际分离,犯罪者都具有质疑社会规范的特点,更多自我贬损和冲突,表现出人际不接纳的行为[25]。
以往的多数研究是对犯罪群体与正常群体进行人格特征的比较,近来有研究分析了犯罪群体内部的人格特点。Donnellan和Wenk运用CPI测验比较了不同初犯年龄和犯罪频率的罪犯的人格特征,结果发现,初犯年龄和犯罪频率主要与规范和价值维度相关,即初犯越早、犯罪频率越高的个体顺从行为越少,他们责任感低,社会化程度不高,不愿接纳他人,人格倾向于不健康;认知和智力维度上也有几个侧面与之显著相关,初犯年龄越大、犯罪频率越低的个体,对与智力相关的事物更感兴趣,也更易于在结构良好的成就环境中成功;另外,初犯年龄越大,个体的灵活性越低,越保守[2]。我国也有研究运用CPI测验对在押毒品犯的人格特点进行了描述,因素分析发现,女性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主要由遵从性、外倾性和灵活性组成,其中遵从性和灵活性与国外的规范和价值维度以及灵活性维度比较一致,外倾性主要反映了社交行为[26];男性毒品犯的人格结构比女性毒品犯多一个成熟性维度[27]。研究者认为女性毒品犯与中国正常人群的人格结构没有区别,而男性毒品犯具有不成熟性的独特人格特征。
, 百拇医药
2.4 以“大五”人格问卷为测量工具的研究
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euroticism, N)、外向性(Extroversion, E)、开放性(Openness, O)、宜人性(Agreeableness, A)和谨慎性(Conscientiousness, C)。一般认为,O的含义是对内部和外部世界都好奇,愿意接受新异的思想和非传统的价值,N和E与艾森克的三因素结构所确定的含义相同,A和C被认为与艾森克的精神质重合,高精神质就是低宜人性和低谨慎性的结合[16,28],不过Costa和McCrae认为这五个因素本质上是正交的,不可再削减[16]。研究发现,16PF中的紧张性、忧虑性、敏感性与神经质相关,兴奋性和敢为性与外向性相关,有恒性和自律性与谨慎性相关,持强性和实验性与宜人性相关[29]。CPI的规范和价值维度也有几个侧面与大五人格的谨慎性和宜人性有关[20]。因此,运用大五人格结构可以很好地整合犯罪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同时,大五人格问卷的二阶子量表还可以获得对人格更细致的了解,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青少年犯罪。
, 百拇医药
持大五人格结构观的研究者并不关注是否存在犯罪人格,也不强调犯罪青少年的病理性特征,而是更多地考察哪些人格特征会使青少年更容易犯罪。大五人格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历史较短,结论还不尽一致。一般发现,青少年犯罪主要与谨慎性和宜人性呈负相关,开放性与犯罪无关[30]。但是不同犯罪类型、不同人格维度的不同侧面上,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其相关会有不同。
有研究者运用大五人格问卷的NEO人格量表(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对高中生进行的研究发现,谨慎性和宜人性与男生、女生的人际暴力都相关;宜人性和神经质与男生破坏财产相关,与女生人际暴力相关;外向性和开放性都与犯罪无关[11]。但是采用包含了更细人格侧面的NEO人格量表修订版(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 PI-R)对大一学生的研究发现,外向性中的刺激寻求与上述两种犯罪行为都相关,而且谨慎性和宜人性各维度的不同侧面与上述两种犯罪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即外向性的刺激寻求显著地正向预测暴力行为和偷窃行为,宜人性的信任、利他和服从显著地负向预测暴力行为,谨慎性的自律,宜人性的信任、利他显著地负向预测偷窃行为[16]。
, 百拇医药
Laak等以12~18岁被拘留的女孩为对象的研究发现,谨慎性与犯罪具有显著的相关,而宜人性与犯罪无关,开放性与犯罪相关,特别是与欺骗和打斗行为相关,外向性与犯罪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是身份犯罪与外向性相关[28]。研究者认为,宜人性的差异主要与性别有关,其他研究的被试一般都是男性(少年犯或在校生),可能男生的不良行为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因此报告了更多犯罪的青少年具有更少的宜人性;另外,离家出走这样的身份犯罪对于女孩可能也是一种刺激寻求行为[28]。
3 人格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研究的新趋向
以往的研究一般都属于变量中心法研究,即探讨普遍的人格维度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并且往往单一地考察人格变量对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主效应。近年来,研究者趋向于进一步采用个体中心法研究以补充变量中心法研究,即考察各个人格维度在个体内部的特定组合,以及这种特定人格类型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危险性或者保护性,并联合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综合考察各个变量对于青少年犯罪的交互效应,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人格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 百拇医药
3.1 人格类型与青少年犯罪
研究者们采用个体中心法研究确定了具有相似的人格模式的个体类型,能够看到不同人格维度的组合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而且特别适于应用,以确定出可能会发展心理病理性的危险人格类型[31]。对人格进行分类曾经只是精神分析师和临床心理学家感兴趣的事情。最近的几项研究从养育模式的角度整合儿童的人格特征,一致地发现了三种人格类型:(1)有弹性者(resilent),4个维度都是平均分,神经质低于平均分;(2)过度控制者(over-controller),神经质高分,外向性低分;(3)低控制者(under-controller),宜人性和谨慎性上低于平均分[32]。研究发现,低控制青少年比有弹性青少年具有更多的犯罪行为,另外,过度控制的青少年比有弹性青少年具有更多的内化行为,而有弹性青少年几乎没有任何问题行为[31,33]。
[ 上 页 ] [ 下 页 ], 百拇医药(张春妹 邹 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