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265676
国外人格障碍五因素模型研究述评(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2期
     Saulsman和Page(2004)也强调,“人格障碍间的共同处可能更有助于对人格障碍最根本的不适应特性的理解”[5]。为此,他们的元分析还专门总结出了从FFM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格障碍之间的共性。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格障碍与神经质因素成正相关,而与宜人性因素呈负相关(见图1);外向性因素的相关性次之。

    2.3 词汇研究

    众所周知,人格的五因素模型(FFM)是源于英语中描述特质词汇的研究,其良好的结构效度也来源于对众多描述词汇的总结和分析。而事实上,大多数人格障碍的五因素模型研究中用于FFM测评的都是基于NEO-PI-R等人格量表。这样,人格障碍的五因素模型的概念事实上就被局限于用专门的人格量表(尤其是NEO-PI-R)所作的研究。尽管FFM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与“大五”紧密联系的,是对人格结构很好的整合模型。但NEO-PI-R毕竟不是专门针对病态人格的,其中描述不良人格特征的词汇的分布可能与现实语言中对病态人格特征描述的分布情况不是完全符合。

    为此,Coker等(2002)区分了五因素模型与“大五”的概念,他们基于对Goldberg(1982)“大五”概念中所有1710个特质词汇的社会期许等级排序,考察了完整“大五”中不良人格特质的分布[9]。比较结果显示,“大五”中的不良人格特质分布与之前得出的不良人格特质在FFM中的分布情况大致相符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