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182114
先天聋人的语音、正字法意识和概念知识结构(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8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3期
先天聋人的语音、正字法意识和概念知识结构

    1.3.2 聋人依靠正字法策略加工书面词语

    虽然有些聋人在书面词语识别中似乎能使用语音编码,但是,更多证据支持聋人无语音意识的观点[3]。事实上,聋人看似有语音意识的现象可能是他们阅读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阅读的前提[11]。如果聋人没有内化的语音知识,他们又如何协调单词识别?

    有研究者要求聋人和正常人判断希伯来语词对的单词是否相同,重点研究两组被试在非语音编码、加工速度和准确性上的差异,确定被试判断是否受词对中音节多少影响。词对分为4种:单音节PI、单音节CI、双音节PI和双音CI。PI代表外形完全相同的词对,CI代表意义相同但外形不同的词对 [12]。结果发现,被试对PI词对的判断比对CI词对的判断既快又准。这说明,被试对CI词对的加工可能受某种概念性知识调节。拼音文字系统的字形代表音位,相关概念性知识也应是语音性的,两组被试应受到音节信息影响而导致判断差异。然而,这种假设没有得到支持,两组被试对双音节词对的判断都快于对单音节词对,所以,单词的内在视觉特征可能仍然是促进双音节单词对加工的因素。两组被试之间缺乏差异也说明,聋人加工书面词语的知识发展没有受到阻碍,他们加工书面词语使用的策略准确而且有效。在词对加工过程中,两组被试对实验刺激的语音特征都不敏感,即在希伯来语中,被试不依赖词语中的语音信息进行词对判断。

    为进一步考察聋人在书面词语及其意义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研究者们增加图片刺激。结果发现,不论是语词刺激还是图片刺激,两组被试判断刺激对时都不依赖语音信息,这就排除了语音对词对判断有潜在影响的可能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