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集体效能理论及其应用(1)
摘要 教师集体效能是教师效能在集体水平上的扩展,是教师对其作为一个整体的、能够组织和实施影响学生行为过程的能力知觉和信念,它以知觉到的平均数作为其集体效能测量的整合分数。教师集体效能在学生的学业成就、有效学校的特性以及教师的心理与行为的改变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与教师个体效能相比,教师集体效能的研究在整体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关键词 教师效能,教师集体效能,教师集体效能测量,应用,简评。
分类号 B84: G44
1 从教师效能到教师集体效能
自我效能的提出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与自我效能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相比,学校教育情景中的自我效能研究最为引人注目。自我效能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出现了学生学习自我效能和教师效能的概念。
与学生学习自我效能不同,教师效能或教师教学效能(teacher efficacy)的研究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两种理论范式的影响。一种是Rotter的控制点理论,另一种是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1]。1976年RAND机构的研究者首开教师效能的研究先河,但这一时期教师效能研究主要受Rotter的控制点理论影响。80年代后,Gibson和Dembo推动了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在教师效能研究中的发展,认为教师效能的两个结构维度分别对应着Bandura(1977)的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并借此解释这两个项目。后来的研究发现Gibson和Dembo的教师效能的结构对应于内外控倾向(控制点理论)而不是自我效能与结果期望[2]。教师效能研究的理论结构问题一直困扰着后续的教师效能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