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4期
编号:201340
从困境到超越:顿悟的脑机制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3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4期
    而我们此前的一项研究也取得了与此一致的结果[14]。实验采用谜语,其中的一组谜语为日本传统的“同音谜语”(homo-phone riddles),其特点是用同音字法构成谜语,比如“著名的相扑士去神社祈祷,但却只获得15战12胜的赛绩,为什么?”答案是“参拜”(日语中“参拜”与“三败”同音),因此被试知道其构成方式。而对于另外一组谜语,采用脑筋急转弯问题作为材料,由于这类问题千变万化,所以被试不知道其构成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息水平而言,左侧在两类谜语解决中的参与程度相当,但是ACC在脑筋急转弯的解决中的活动却明显高于“同音谜语”的解决。这说明当问题解决者了解了顿悟性问题的结构并且发展出一般性的信息加工控制策略时,ACC 的活动会降低。

    Reverberi等近期做了一项有趣的研究[17],发现前额皮层损伤的个体在顿悟性的问题解决任务中的成绩竟然好于正常控制组。这项研究基于Knoblich与Ohlsson的顿悟的表征转换理论,以及Frith关于背外侧前额皮层的“塑造反应空间”理论。Knoblich与Ohlsson认为,表征的改变可以通过放松限制来实现,而放松限制是指克服已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的限制。“塑造反应空间”理论假设前额叶尤其是背外侧前额在根据特定任务确定合适的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即外侧前额皮层在选择行为反应时具有一定偏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