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常儿童为被试的个体差异研究
3.2 非智力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1996年,美国学者Goleman出版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22]以通俗的方式提出了情绪认知、情绪组织和情绪调控等非传统智力等因素的重要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非智力因素的探讨。在国内,自1978年中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成立之初起,我国的心理学家们就认识到非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在超常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着手编制问卷,对超常和常态儿童的抱负、独立性、好胜心、坚持性、求知欲和自我意识做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在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方面都显著地优于常态儿童[23,24]。但早期的研究较少涉及超常儿童的情绪因素。
在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采用自我概念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成就动机量表等工具考察了超常与同龄普通儿童在三项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年龄较小组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各维度及成就动机上与同龄常态儿童无显著差异,而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态组。而年龄较大组超常儿童在身体自我、同伴自我、班级自我、自信自我和非学业自我等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同龄常态组,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以及避免失败取向上的得分均高于同龄常态组[25,2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