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常儿童为被试的个体差异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61KB,4页)。
摘要有关个体差异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和社会公众所感兴趣的。作者及其研究组今年来一直致力于个体差异的研究,特别是以智力超常儿童为被试,比较他们与常态儿童在认知、社会性和神经活动方面的差异。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回答诸如“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表现等更优秀?”等问题。作者对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在智力、信息加工速度、事件相关电位及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差异做了总结。
关键词智力,个体差异,儿童,事件相关电位,发展。
分类号B844
1 引言
在个体差异研究领域,有一个朴素却引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人和人为什么不同?”同样是十月怀胎而生,同样吃五谷杂粮长大,为什么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聪明有愚钝?有成功有失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有些问题已经有了肯定的答案,有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却并不十分肯定,而有些问题则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例如,关于智力超常儿童的发生发展中,究竟遗传和环境各起什么作用的问题,自1869年英国人种学家高尔顿出版《遗传的天才》( Hereditary Genius)[1]一书以来,学术界一直在争论,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早期的研究者试图用家谱分析法,双生子法[2],或建立遗传学法公式[3]来探讨人类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或者试图通过研究脑颅的大小与智力的关系[4]来探讨智力的生物学基础问题,并指出遗传或生物学基础对个体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而后来的行为主义者则通过行为条件反射实验证明了行为在特定环境刺激下的形成过程,由此提出个体的发展最终主要决定于环境的观点[5]。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针对的具体问题的不同,研究者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体差异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由遗传决定还是环境决定”的问题,而是一个共同作用的问题。在个体发展的整个历程,遗传和环境一直在共同发挥着作用,只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水平上,环境和遗传所起作用的大小各不相同而已(见图1)。中科院心理所的有关研究人员自197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以智力超常儿童为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研究[6~9]。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个体差异多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图1 个体的发生发展历程中环境作用示意图
2 对人的本质的理论探讨
尽管在观念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1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