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选择偏好研究述评
第4页 |
第1页 |
参见附件(405KB,7页)。
摘 要 决策的选择偏好具有可变性。当前主要有三类不同取向的解释。第一类观点以效用概念为核心,分别讨论了评价模式和效用折扣对选择偏好的影响。第二类观点以心理表征概念为基础,分别提出了建构水平和表征差别对选择偏好的影响。第三类观点以联结和人工神经网络概念为要素,分别探讨了心理场距离和规避损失偏向对选择偏好的影响。
关键词 决策,选择偏好,效用,心理表征,联结网络。
分类号 B842
决策理论中的偏好(preference)概念,是指决策者在面对几个事件或结果时选择其中某一事件或结果的倾向性[1]。规范理论认为偏好是预先确定的、不变的[2]。信息加工论认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不断地加工信息,偏好是建构的[3]。研究表明,真实情境中决策者的偏好往往是可变的[1]。关于选择偏好可变性的心理机制,存在3类不同取向的观点。第一类观点以效用(utility)概念为核心,强调选择偏好随效用而改变,分别提出评价模式的改变、时间维度及模糊性维度上的变化是引起选择偏好改变的原因。第二类观点以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概念为基础,分别提出建构水平和表征差别是引起选择偏好变化的重要因素。第三类观点以联结(connectionist)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概念为要素,分别提出心理场距离和规避损失偏向是导致选择偏好可变性的关键因素。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选择偏好的建构过程,但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尚待回答。本文简要评述了以上3类观点的相关研究,提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1 效用评价与选择偏好
1.1 评价模式
决策理论将反应模式分成三种:选择(choosing)、出价(pricing)、匹配(matching)。关于偏好的研究发现,反应模式(response mode)的变化会引起偏好顺序的系统变化 [4]。不仅如此,即使在选择的反应模式下,人们的偏好也是可变的,即选择反转(choice reversal)现象。对此,Hsee等提出评价模式可以分为联合评价(joint evaluatio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5KB,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