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65946
儿童朴素物理学的错误概念及影响概念转换的因素(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5期
     其他研究还表明从学前儿童到高中生,有近90%的被试稳定地只用一种力概念(尽管是错误的)来解释27个不同场景的题目,充分说明了基本框架的制约作用和自发概念在各种问题情景中的一致性[17]

    Chi等从本体论角度提出物质、过程与心理状态这3种根本的本体类别(ontological categories)[18],错误概念就是将对象错划到其他类别中,并且还具有其他类别的相关属性。如把热、声音等看成是物质本体而非过程本体,进而认为它们具有重量、体积、永存性等物质本体的属性。而将热量和声音正确划归到“过程”类别时,它们又获得同时发生性、无始或无终等过程类别的属性[19]

    另外,理论论(theory theory)者从儿童的认知具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角度来支持概念的整体一致性。皮亚杰还认为儿童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整个科学史的发展有平行关系,还有人将个体概念转换和Kuhn的科学结构革命相联系。虽然儿童概念转变与科学理论的发展有某些相似,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二者的关键性区别,主要体现在界定的明晰性,外部表征的不同和元概念意识(metaconception awareness)(科学家们很明确他们拥有什么理论)等方面 [20]

    3.2 零散性观点(fragment)

    儿童头脑中的概念真的连贯一致吗?有许多研究者对此提出异议。DiSessa在“零散知识”(knowledge in pieces)理论中运用“初始图式”(phenomenological primitives , p-prim)来阐明儿童的自发概念并非稳定一致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