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5555
音乐知觉期待的研究述评(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6期
     “完形”就是“旋律继续演唱(奏)”范式,“判断”就是“附加探测音的优劣判断”范式。Carlsen等人一系列研究属于“完形”研究范式。采用的实验设计是:让被试听完连续的声音系列(范围包括从一个上行八度到一个下行八度)后,要求被试唱出他们认为应该继续的音而不至于使旋律进行中断。实验结果发现,对旋律的知觉期待使被试在继续演唱的行为中选择了一系列的音而不是单个音,这些系列中的音强烈地倾向于先前的临近音或倾向于使八度得以完整的音。在附加探测音的优劣“判断”方面,Cuddy等人在被试对旋律的演奏中加入不同的探测音,让被试判断这些音与旋律进行的适应程度,结果发现被期待的音适应性最强。Cuddy等人采用两音组然后多一个探测音的材料让被试判断这个音与被试期待的匹配程度。结果发现期待与音调的等级性相关,它们是主音、旋律方向、旋律相似性、旋律的协和性等。“期待预测模式”主要用于音乐时间序列(节奏)产出的研究[5]。该范式主要着眼于构成音乐序列各音的等级性以及节拍重音、节奏重音出现的相似性,认为知觉期待会对处于不同等 级重音出现的位置和时间进行预见。采用的实验设计是:先让被试听具有一定长度的音乐序列,然后以不同的速度(快速、慢速、中速)在钢琴上进行演奏,通过比较前后音乐序列中音符的错误率、以及重音出现的不同位置和时间,来研究知觉期待与音符等级性和相似形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与知觉期待匹配音符的产出准确率高于不匹配的音符。“启动范式”主要用于期待与调性音乐协和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其中主要研究知觉期待与“和弦启动效应”的关系[7]。采用的实验设计是:要求被试在启动和弦(一种具有期待条件Expected condition,一种具有非期待条件Unexpected condition)后听一个目标和弦(Target chord),然后判断目标和弦与启动和弦的和谐性。结果发现:当目标和弦在具有期待条件的启动和弦后倾向于判断为和谐,而且判断的反应时短。“事件相关电位(ERP)范式”主要从心理生理学( Psychophysiology)的角度研究由知觉期待引起的人们在音乐知觉过程中的神经性起点(Neural basis)。结果发现:音乐家(Musician)和非音乐家(Nonmusician)对熟悉和不熟悉的旋律知觉具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与知觉期待的神经解剖意义有很大关系。
, 百拇医药
    与以上研究范式相对应,音乐知觉期待研究形成了神经生理研究、音乐记忆研究、启动效应研究三大领域。

    4 音乐知觉期待相关的研究领域

    4.1 音乐知觉期待的神经生理研究

    音乐知觉期待的神经生理研究主要采用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范式,有两种基本的研究思路:一是揭示与认知活动相关的脑活动的时间历程,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刺激是否诱发出不同的神经活动模式。二是观察在时间认知活动中被试大脑被激活的区域及其相应的变化,从而推理出时间知觉的认知成分、认知过程及其特定研究范式下的反应模式(如将时距判断中反应成分的时间延滞从反应时距中分离出来),其中最重要的区域主要是前额叶[8,9]。

    ERP研究最先出现在句子结尾词语的语义期待(semantic expectancy)之中,Monfort等利用ERP探讨了时距信息编码和再认的大脑两半球加工对称性问题。结果发现时间信息加工表现出与词、面部和气味相关的不同加工模式。Mireille, Frederique (1995)采用熟悉和不熟悉的音乐材料以不同方式结尾,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对音乐期待研究,结果发现音乐期待和语言期待具有不同的特点。Roni Granot; Emanuel Donchin(2002)采用ERP技术对音阶的期待性与时间知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对音阶进行两个维度的处理:强压缩型与弱压缩型、结尾一致性与结尾不一致性。对被试的选择上也有两个维度:音乐新手和熟手。结果发现:熟手对强压缩型的音阶具有强期待性,对弱压缩的音阶也具有一定的期待性(但只有在强压缩型与弱压缩型的音阶混合在一起的情况下才发生);新手虽然也具有明显的行为反应,但从头至尾的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率都低于熟手[10]。Theodore等人采用相对于目标音符提前、按时、延后音符的GRB(Gamma-band activity)来研究期待与音乐时间操作的关系,结果发现ERP所反映的时间与期待具有密切的关系[11]。Danie(2005)研究了音乐中速度结构和期待的神经点(Neural locus)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新的音乐材料作刺激),认为音乐表演中出现的速度变化和期待效应是有生理依据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神经解剖意义上的连接关系,并与语言性的期待相关[12]。
, 百拇医药
    4.2 音乐知觉期待与音乐记忆的关系研究

    知觉期待与音乐记忆的关系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旋律领域,采用的范式主要是“完形”和“判断”范式。Boltz, Jones(1986)采用完形范式从动力性注意的角度首先提出音乐中的知觉期待将影响旋律的记忆。他们在随后的研究中表明:知觉期待影响旋律记忆的原因在于知觉期待引导操作者的注意及时地指向旋律中特定的点,从而提供了良好快速的信息解码而发现了这个特定的点中重要的结构性信息,这里的结构性信息主要指旋律的重音结构信息和段落结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利于记忆,因为这些信息在心理补偿的条件下最容易受到知觉的期待[13]。后来,这种期待效应在由于期待引起的情绪协调/不协调对电影画面的记忆影响方面被发现。与以上研究相反,Wallace提出的“Restorff effect”理论则认为越不受到知觉期待的旋律越容易被记忆,这是因为这些旋律将被“踢出”其他旋律之外而被孤立,从而变得清楚明显使之增强了被记忆性[14]。Schmuckler采用判断范式运用不同的结尾旋律研究了旋律期待和旋律记忆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以上两种相反的观点。结果发现:记忆与旋律的期待性密切相关,而期待性又与旋律本身的特点和性质紧密相连[15]。
, 百拇医药
    在调式、调性方面,Cuddy等人采用启动效应范式通过研究认为:调式、调性中的等级性信息最容易受到期待,它是影响期待和记忆关系的重要因素。并且调性音乐的旋律比无调性音乐的旋律容易记忆,这是因为调性通过“图示”为期待与记忆之间建立了积极的联系,而无调性音乐的这种联系却相对较缺乏[16]。

    从音乐存在的时间意义上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将怎样影响期待与记忆的关系目前还缺乏系统、直接的研究。即虽然对未来信息的期待将受这些要素本身的影响,但这些要素将形成怎样的系统性期待进而影响音乐记忆还不清楚。

    4.3 音乐知觉期待与和弦启动效应的关系研究

    启动效应范式主要用来研究音乐知觉期待与和弦启动效应的关系。所谓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s)就是启动刺激(prime)对目标刺激(target)在反应时上的促进作用[17]。启动效应首先在语言领域存在于为了某种目的的语义相关、句法相关和材料相关;语义相关和句法相关建立在语言知识之上,材料相关由语言的物质结构决定[18]。启动效应在音乐领域目前主要存在于和弦启动效应方面。从现有启动效应(语言启动与和弦启动)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和启动效应直接相关的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是——“传输激活”Spreading activation [7]。传输激活的含义是:记忆被看作是由相互联结的节点(Interconnected nodes)所形成的网络系统,每一个节点(node)都代表了一个概念;当某一概念被使用时,代表这个概念的节点就被激活,这种激活便通过记忆网络进行传输从而激活相关的概念。这种“传输激活”主要是引起知觉期待从而促进对语言事件和音乐事件的知觉与理解而产生启动效应。对于语言启动效应,这种传输激活主要是通过长时记忆中的语义相关在心理词典内引起的快速反应和激活而对未来语言事件产生期待。对于西方传统音乐体系(主要指调式、调性体系)中的启动效应而言,这种“传输激活”则是由建立在由音级、音阶、主音、和声、调式、调性等因素构成的和谐性体系所产生的期待,不同因素的连接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期待,从而影响对音乐的感知与判断。

    [ 上 页 ] [ 下 页 ], 百拇医药(郑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