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5556
音乐知觉期待的研究述评(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6期
     在语言启动与和弦启动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由传输激活引起的期待是具有内容整体效应(Global context effect)还是内容局部效应(Local context effect)。内容整体效应指传输激活引起的期待由长时记忆中的图式性知识和在过程中存在的局部性结构决定;内容局部效应则主要指后者。心理语言学家研究表明:存在于心理词典中长时记忆之间的连接不是引起期待的唯一源泉,Hess等人甚至认为:“内容效应主要存在于心理词典之外,即决定语义连接关系的是将要到来的话语”。可见传输激活引起的期待在语言领域具有内容整体效应,即这种期待不仅受心理词典中知识体系的影响,而且受到将要到来的材料本身特性的影响。在和弦启动领域,内容整体效应所可能扮演的角色还很少有人研究。1994年,Schmuckler,Boltz采用了一个较长的音乐材料对有关内容整体引起的知觉期待在和弦启动效应中的作用进行了首次尝试性研究,由于他在材料中运用了不同的音乐事件结尾引起了对目标和弦和谐性期待的干扰,因此他的研究没有能够区分出内容整体和内容局部对期待的潜在影响。后来Bigand等通过实验验证了材料的整体结构对期待的影响,他们的实验发现:结尾的非期待和弦的正确判断率低于期待性和弦。Emmanuel等人在此基础上延续了材料类型并增加了材料的期待性程度。研究结果发现,由不同和弦启动所形成的知觉期待将影响人们对和弦的正确判断率和反应时。说明音乐材料的整体结构对知觉期待的影响最大。另外,这个实验还探讨了“传输激活”产生的心理原因。这种心理原因可追溯到Bharucha(1987)的期待动力特征模式:传输激活存在于一系列音乐事件期待中的动态心理平衡,这种音乐事件不仅包括最近的音乐事件,而且包括以前的音乐事件。可见,无论在语言启动还是在和弦启动领域,传输激活引起的知觉期待都具有内容整体效应。
, http://www.100md.com
    语言启动与和弦启动研究领域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传输激活”引起的知觉期待是否具有“内隐特性”。即这种知觉期待是由短暂的激活(Transient activation)引起的还是一种“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Kathryn等人研究了语言结构启动效应的固执性(Persistence),实验表明:被试对启动材料中的语言结构具有一种自动的偏爱。他们把这种在语言结构上的适应模式解释为“内隐学习”[18]。Timothy等人通过音乐过程的模块研究,提出了和弦启动中知觉期待的自动性和无意识性——内隐性,并区别了“图示期待”和“真实期待”[19]。他们认为:尽管音乐的运动中存在着真实的信息,但人们对音乐事件的期待是以已有的文化图示为基础的,因为实验表明:图示期待在“启动效应“范式的和弦判断中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效应与真实期待是相独立的。即已有的图示性知识是以模块的方式作用于音乐的和弦期待,它与是否存在真实性的知识无关;同时他们也发现:即使图示期待与真实期待相对立时,图式期待也能产生一种期待的自动性。可见图示性期待对启动效应中的和弦判断具有强势作用并内隐地起作用。另一方面,Charronnat等人的最新研究证明了真实期待也存在内隐特性[20]。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正常的和弦进行产生的声音效果和不正常的声音效果(平行度数的声音效果)对目标和弦(主和弦和下属和弦)的启动效应,实验的测量方法是传统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发现主和弦作为目标和弦在正常的和弦进行中的反应时最短、正确率最高。这是因为人们在音乐进行中对主和弦有一种自动的偏爱和期待。可见,无论在语言启动还是在和弦启动领域,传输激活引起的知觉期待都具有“内隐特性”。
, 百拇医药
    5 音乐知觉期待对音乐时间操作的影响

    5.1 音乐知觉期待相关的概念及其关系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发现,音乐知觉期待是音乐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对将来信息的一种预期和期望;它主要通过大脑生理机制、记忆、启动效应等因素影响人们的音乐时间知觉而最终影响音乐时间操作(音乐元素的综合性所形成的期待率是否影响或怎样影响音乐的时间操作目前还不清楚)。音乐时间知觉[1]是指个体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音乐事件的顺序性(主要指时序知觉)和持续性(主要指时距估计)的反应;它主要对节奏等时间模式的形成机制和编码进行研究;人对音乐中时间模式的知觉过程就是其对节奏等时间信息的主观感觉的形成过程。音乐时间操作是个体对音乐时间模式(时间信息和事件)进行实际演奏(唱),把音乐符号转化成声音效果的过程;音乐时间操作又被称作“计时”,时间操作中存在的系统计时变化称作“计时偏差”*。音乐时间知觉与音乐时间操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个体对音乐时间信息、事件的编码和组织要通过对音乐的时间操作表现出来;音乐的时间操作建立在音乐时间知觉的基础上并反映知觉的结果;音乐知觉期待对音乐时间操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音乐时间知觉的促进和对音乐时间估计的补偿,进而影响音乐时间操作。
, http://www.100md.com
    5.2 音乐知觉期待对音乐时间知觉的促进

    Jones(1976)认为:知觉与期待的关系是:期待使知觉容易、非期待使知觉困难。目前知觉期待与时间知觉的关系主要通过对旋律特征、节奏特征的注意、记忆等心理品质表现出来。Jons,Boltz(1989)在“速度相关的注意理论”中认为知觉、注意、记忆在本质上都与旋律和节奏的特点相关,并且都与期待产生必要的联系。他们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旋律中的音高因素和节奏中的时间因素的相互作用将影响时间的知觉,一系列持续时间高估和低估的可能性主要看旋律和节奏的期待性程度。那些有规则的音高信息、时间信息以及按期待结束的音高和时间的序列容易知觉得准确。相反,如果一个旋律的结构被一个加长的音将结构变得模糊起来并且与段落的边界相冲突时,那么相关的时间知觉将具有多变性,同时时间持续的估计将出现偏差。Schmuckler,Boltz (1994)采用由强期待性的和弦结束、中等程度期待性的和弦结束、没有期待性的和弦结束的旋律为材料,通过实验探讨了音高、节奏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与旋律期待对时间知觉的关系,结果发现期待的程度影响人们的音乐时间知觉[13]。
, 百拇医药
    5.3音乐知觉期待对音乐时间估计的补偿

    音乐知觉期待对音乐时间估计的补偿主要表现在音乐操作中知觉期待将影响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相互关系。Numerous研究了音乐中速度事件的主观持续时间,在这些实验中,要求被试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发现主观时间判断与客观时间持续出现了偏差:小的时间间隔倾向于高估,大的时间间隔倾向于低估;主观时间估计和客观时间持续相一致的点出现在大约600ms,在40ms到600ms的范围内,时间间隔的主观持续时间与物理时间加上大约80ms相一致。这种在音乐操作中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不一致的现象被解释为是由于知觉期待引起的心理补偿。Drake的研究认为复杂的音乐声学结构(音高与节奏的系统)将增加听觉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将影响人们对计时变化的觉察和知觉到的IOI (inter onset interval)相对持续时间。根据此观点,听者和操作者都要对时间操作过程中的听觉失真进行补偿。当操作者在强期待性下试图产生均匀的计时情况时,上述心理补偿效应会更明显[1]。

    5.4音乐知觉期待影响音乐时间操作的原因

    [ 上 页 ] [ 下 页 ], 百拇医药(郑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