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5109
个人奋斗及其相关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年第6期
     Emmons进一步对个人奋斗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差异性是个人奋斗系统的一种结构性属性,反映了个人的目标奋斗系统中不同目标间的内部相关程度。差异性程度高的个体会表现出高度独立的奋斗目标,而差异性程度低的个体会表现出高度相倚的奋斗目标。Emmons进一步研究了个人奋斗的差异性与情绪唤起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有极端情绪的个体会创造条件,使自己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欣喜若狂或极度绝望。而差异性可以缓解个体的极端情绪,虽然差异性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方法[11]。

    3 个人奋斗的相关研究

    3.1 个人奋斗与幸福感

    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研究主题之一,补充、完善并发展着现代心理学体系。现代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基于快乐论(hedonic)与实现论(eudaimonic)两种哲学观点,而导致研究中出现了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PWB)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13]。SWB源自快乐论思想,认为快乐就是幸福,幸福感就是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较少的消极情绪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PWB则发扬了实现论的理念,认为幸福不能简单等同于快乐。与SWB重视个人自己的主观评价不同,PWB认为幸福感并不是纯粹主观体验,而应重视个人潜能的实现与人的自身发展,因而幸福感应该包括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的、自我实现、生命活力等变量。Emmons先后研究了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以及身体健康的关系[6,12]。
, 百拇医药
    3.1.1 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

    Emmons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上。通过经验抽样法*(experience-sampling method, ESM)记录下被试的心境状态和思维内容,并结合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提取所需数据。Emmons发现积极情感与个人奋斗维度中的成功可能性、既往成就、奋斗价值及努力度正相关;消极情感与成功可能性、既往成就、重要性负相关,而与奋斗难度、投入度、以及冲突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个人奋斗的成功可能性、确定性及奋斗方式正相关,而与难度负相关[6]。此外,与“期望-价值”理论一致——在奋斗过程中,个体的投入程度越高,其相应的成就期望也就越高——个人奋斗中的承诺与实现有价值的成就期望呈正相关关系。Emmons和King研究发现,在个人奋斗上有大量冲突和矛盾的个体也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感和较低的生活满意度[14]。Emmons指出在个人奋斗量表中,奋斗的当前进程(current progress)、既往成就(past attainment)、承诺(commitment)、难度(difficulty)是对主观幸福感的四个显著性预测因子[15]。
, 百拇医药
    3.1.2 个人奋斗与心理幸福感及身体健康

    Emmons测评了被试的个人奋斗并让被试接受了其他问卷(其中包括BSI、BDI、MPQ、SWLS等**)的测量,以个人奋斗水平为指标,得出了个人奋斗与心理幸福感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12]。他发现,报告为高奋斗水平的被试经历了更多的心理抑郁和较少的身体疾病;而在那些报告为低奋斗水平的被试中则发现了相反的结果,他们的心理抑郁出现的较少而身体疾病却较多。对这一结果的解释,Emmons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说,低水平思虑(如低水平个人奋斗)可能反映了被试在被问及个人生活目标时,所出现的一种对固有威胁的回避反映。而其他研究表明,这一回避性应对策略与疾病的产生过程相关[14]。此外,Emmons和King研究发现,个人奋斗目标间的冲突与个体身体健康问题的自我报告测量分数相关;这一相关可能反映了个人奋斗间的冲突对与目标的反复思考和目标导向行为产生了抑制影响[10]。Sheldon和Kasser的纵向研究发现个人奋斗与人生和个人成熟密切相关,个人奋斗的和谐或一致的测量分数与幸福感呈现正相关[16]。
, http://www.100md.com
    Emmons认为人们对幸福感的体验取决于他们目标的实现状况。对于那些重要目标和那些已经实现的目标,人们自身所感受到的幸福感会更为强烈。因而Emmons认为幸福感不仅仅只是一种特质,而应当被作是一种目标追求的产物。

    3.2 个人奋斗与特质

    对于人格研究中传统特质分析来说,以人格奋斗这一方法来审视人格将是一种全新的视角。Emmons认为特质研究是关于人格普遍的、规律性的方法,而个人奋斗这种方法则既有规律性的层面,也包含了个性化的层面。此外,特质是个人行为的表现形式,而个人奋斗属于人格的动机因素,不一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最后,特质与个人奋斗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特质意味着已经导致了个体的某种行为结果,而个人奋斗则不一定导致行为。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说一个人他很友善,他就喜欢去交朋友,也善于交到朋友;但不能说一个人努力想让自己能表现出友善,那么他就一定会与别人去交朋友、成为朋友。

    对于个人奋斗与特质之间的关系,Emmons调查了自恋型人格特质,发现得分高的被试与得分低的被试有不同的个人奋斗。如,高自恋被试的个人奋斗有努力控制和操作他人、穿着时髦衣物等,让父母感到自豪、意识到他人的感受、使他们快乐等。这种个人奋斗上的区别在同伴报告中也得到了证实[14]。
, http://www.100md.com
    Emmons没有探讨“大五”与个人奋斗之间的具体关系。而在与个人奋斗理论相类似的“个人计划”这一理论中,Little使用NEO-PI发现了人格特质与个人计划这种人格动机单元之间很强的相关关系。而在Spangler和Palrecha的研究中也有类似发现[17]。

    4 几种个人目标理论的比较

    除了上文提到的个人奋斗之外,人格心理学动机取向中关于个人目标的理论主要还有个人计划、当前关注、生活任务、主要生活目标等等。Little把个人计划定义为意欲实现个人目标的一系列相关活动;是人们思考、运筹和从事的事情,是通向目标的路线或路径[4]。Klinger提出了当前关注的概念,是指一种将个体的经验围绕着追求某一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假定的动机状态[5]。Cantor等提出了生活任务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人们当前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和一个特定生活时期个体投入精力面对的一系列任务,是一种有组织的个人活动[7]。Robins和Roberts提出了主要生活目标这一概念,指的是个体规划生活内容的个人抱负和个人所建立的一般生活结构(general life structures),如成家、立业等[8]。
, http://www.100md.com
    这些关于个人目标的概念虽各自定义不同,但它们都包含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1)起源于个体的动机;(2)是一种在多种动机结构组织下的系统性行为;(3)受文化和情境的影响;(4)通过建构不同的“手段—目的”结构来实现;(5)都是目的指向性行为[3]。

    当然,这些理论概念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这几种目标结构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个人计划是一系列为追求目标而随时间推进的动机状态,虽然包含了对将要发生事件的预测倾向,但也仅仅局限于个体对当前所关注的事件或领域;生活任务则与发展阶段密切联系,是个人希望解决的重要人生或生活课题;主要生活目标则更多关注于较长时间影响个人生活方式的长期目标;与之相比,个人奋斗则更多地表现为具有个人特征的一系列努力方向或人生信念,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宏观的;可以是一种思想认识,也可以是一种行为动机。简言之,个人奋斗比其他几种目标结构更带有人格特征的意味,其表现不仅可以涵盖当前,也更为持久稳定。其次,当前关注、个人计划、生活任务、主要生活目标等都有明确的终止点;而个人奋斗则不会因成功或不成功而终止,它是对一系列目标反复、持久的追求[18]。关于这一点,Emmons曾就个人奋斗与个人计划做过如下的对比,“个人计划更多的是呈现了某种情境下,某个人会‘怎么做’;而个人奋斗则更为广泛地表现出了某个人会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 上 页 ] [ 下 页 ], 百拇医药(张 钊 郭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