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6859
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特质取向(4)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1期
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特质取向

     2.1 个体特质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影响

    有研究者认为人们具有快乐或不快乐的基因,这种基因使人们具有较高的正性或负性情感水平。Costa和McCrae提出,外倾者可能天生就比内倾者更加快乐,而神经质者天生就比情绪稳定者更易于体验到负性情感。Laren和Ketelaar甚至认为外倾性和正性情感、神经质和负性情感源于相同的神经结构,因为Diener等人发现无论是独处或是聚会,无论是生活在农村或是城市地区,外倾者都比内倾者幸福。将其推广到工作满意度方面,可以认为具有某些人格特质的个体往往拥有较高或较低的工作满意度[25]。如Judge指出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 evaluation)对工作满意度有直接影响,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其对情境的感受越好,对生活和工作的情感体验越积极,工作满意度也越高[19]。

    2.2 个体特质作为调节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个体特质除了对工作满意度具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调节情境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而起作用。 Judge和Larsen的模型以及Bowling等人的理论较全面地阐述了上述机制,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2.1 Judge和Larsen的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

    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简称SOR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将情感过程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刺激—输入部分,另一个是反应—输出部分。对于任何情绪反应,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要么对刺激物的反应不同,要么在调节反应输出时不同(或者在两者都不同),不同的人格因素独立地对这两个过程产生影响。在输入部分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