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07822
文本加工中情境模型建构的五个维度(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2期
     摘要:情境模型理论是当代西方文本阅读加工的一个重要理论。该文通过详细介绍情境模型建构的空间、时间、因果、主人公、意图五大维度,以助于对情境模型理论整体理解。通过总结可知,目前国内外关于情境模型建构中的空间、因果和主人公三个维度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范式也较为成熟,时间和意图维度则研究成果较少。

    关键词:文本加工,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因果维度,主人公维度,意向维度

    分类号:B842

    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心理学家改变了传统的关于文本阅读只是文本描述的看法,而将其视为读者对于文本的心理建构和提取。Van Dijk和Kintsch提出了情境模型(situation models),他们认为文本阅读的情境模型是在基于课文的命题表征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经推理而形成的内容或心理上的微观世界。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文本情节化的记忆是包括不同强度相互关系的一个命题网络,是一种整体的结构。并且他还认为表征应该包括3个层次:表层编码(surface code)、文本基础表征(textbase)和情境模型。表层编码是对文本语句的剖析,表征的是文本中的字、词、短语以及他们之间的语言学的关系;文本基础表征是保持精确的文本意义的一系列的命题;而情境模型则表征的是文本的总体内容或微观世。因此情境模型属于文本表征的高级形式,具有复杂而丰富的内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表层编码、文本基础表征建构能力的高低与情境模型建构能力的高低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表层编码、文本基础表征建构能力较低的个体可能同样具有较高的情境模型建构的能力。Radvansky和Zwaan等人从1990年开始就针对老年人情境模型建构能力的高低做了一系列研究。他们通过再认的实验范式发现,老年人虽然在字、词、命题的加工水平上较年轻人成绩略差,但其情境模型建构水平则于年轻人无异。对此结果,Radvansky等人的解释是表层编码和文本基础表征的建构是依靠个体的记忆力,正是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的衰退,导致其成绩弱于年轻人;然而,情境模型的建构水平依靠的是个体对文本信息的整体把握,老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准确地掌握文本信息的核心内容。因此老年人就情境模型水平的建构能力而言,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 http://www.100md.com
    文本阅读是信息不断更新的过程。关于情境模型的信息更新目前有两大理论: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memory-based processing)和此时此地说(here-and-now)。前者由O’Brien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每个新的需要加工的信息是根据从记忆中唤起的相关知识而被理解的。新信息唤起旧信息的过程被称为共振,信息唤起的过程是快速的、被动的,通过这个过程,工作记忆里的线索平行的与长时记忆的信息相互作用。后者由Zwaan等人提出,他们认为读者会最大程度加工当前的信息构造情境模型,所有之前加工过了的信息不再影响当前信息的加工。目前,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占主导;不过最近不断有研究支持此时此地说,这两大理论的争议还将继续。

    情境模型研究是当前文本阅读研究的热点。Zwaan等人认为,文本加工的情境模型包括了5个维度,即空间、时间、因果、主人公和意向。这5个维度是情境模型的基础,读者通过掌握这5个维度进而达到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本文拟探讨这一领域从提出至今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 http://www.100md.com
    1 空间(spatial)维度

    在情境模型的研究中,空间维度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研究范式也最为成熟。其原因首先是空间和情境模型有着最大的相似性;其次,“空间”本身具有的线性特征与语言的非线性特征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兴趣。空间维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空间距离表征的研究和空间方位效应的研究。

    1.1 空间距离效应

    1.1 1 研究范式

    情境模型存在两种不同的空间距离信息:类别距离(category distance)和几何距离(metric distance)。前者(如物体和主人公相隔的房间个数)是非层级信息,而主人公和物体间实际距离的长短为几何距离是层级信息。

    研究空间距离的范式是:首先让被试学习建筑布局图,然后阅读与之相关的故事材料。故事是以主人公行走路线的变化为线索,路线包括3种类型:出发房间、必经房间和到达房间。各个故事都包括一个表示房间转移的语句,其具体形式是:“主人公从‘出发房间’走到了‘到达房间’”,而没有提及必经房间。之后再以房间中包含的物体名称(一般是名词短语)作为探测目标,被试就会对名词短语指代的物体进行搜索。结果表明探测词所指代的物体位于到达房间时,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最短,位于必经房间次之,位于出发房间的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最长,这种被称为情境模型中的空间距离效应。Rinck认为这种结果表明物体的可利用性取决于类别距离而非几何距离(如房间的大小等)。
, 百拇医药
    1.1.2 研究方法

    研究情境模型的空间距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学习探测和回指。学习探测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插入词对,要被试判断词对所指代的物体是否在同一房间。回指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用一系列的指示代词(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来指代之前文中已经提及的概念或实物。回指解决就是读者在记忆系统中搜索指示代词所代表的概念或实物的过程。例如:读者阅读“玛丽一想起那件事就会很伤心”,短语“那件事”会激发读者在长时记忆中进行记忆搜索。当读者搜索到该短语所指代的内容时,搜索任务就会停止,完成了回指解决任务。在当前的研究中,一般会将学习探测和回指两个技术方法进行捆绑式利用,而学习探测和回指相结合也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

    1.2 方位效应

    方位效应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Franklin等人通过研究故事阅读产生的想象空间中的物体搜索时发现不同方位的反应时不同:即上-下方位<前一后方位<左-右方位,并将此模式称为方位效应。他们认为这种方位效应是空间表征固有的外部表现,具有不变性,并根据此模式提出了“自我中心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故事描述的主人公和周围物体的空间关系是根据以身体为中心的三维坐标系所得来的。由于重力的因素,上-下方位的判断最快,其次是前-后方位,最后是左-右方位。方位效应发现至今,研究者们最感兴趣的是被试阅读含有空间信息的语篇时,在想象运动(imagedmovement)和物理运动(physical movement)两种不同情况下,情境模型的构建是否存在差异。前者指的是读者根据文本所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完成空间的转换和移动;后者指的是读者亲身经历空间的转换和移动。部分研究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差异。Spelke等人认为在物理运动过程中,读者可以根据空间中的其他人或物体来判断空间的位置和方向,, 百拇医药(贺晓玲 陈 俊 张积家)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