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细胞因子的作用(2)
为的概念渐渐融合到精神健康领域,病态行为开始被表述为抑郁行为。Maes是第一个提出抑郁病人的免疫状态与急性病反应相似的心理学家,并且倡导了“抑郁症的巨噬细胞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急性病反应中前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于大脑,引起抑郁。1999年Maes又提出了“抑郁症的炎性应答系统模型”(inflammatory response model of depression),认为抑郁症与炎性应答系统的激活有关,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外周免疫激活通过释放前炎性细胞因子导致与抑郁症相关的各种行为、神经内分泌和神经生化改变。这种假说也被表述为“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此后该假说被研究者们从多方面反复论证。2.2 细胞因子与抑郁症关联的动物研究
脂多糖(LPS)能有效地刺激前炎性细胞因子(IL-1、IL-6、ZNFα及IFNT)的产生和分泌,LPS免疫激活模型是重要的动物研究模型。给大鼠施用LPS可减少大鼠获取糖精溶液的频率,反映快感丧失,这是抑郁的基本症状。IL-1和LPS也引起动物体温升高、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痛觉过敏、探究环境的兴趣下降、性驱力减弱等,类似人类抑郁症的表现。实验还发现,抗抑郁药治疗大鼠3~5周可阻止LPS对大鼠快感丧失的诱导作用。如Shen等使用NE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去甲丙咪嗪获得这种效果:Yirmiya等使用5-HT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也获得了类似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