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624634
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研究概述(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3期
     示语对知觉干扰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采用读或有意学习的指示语有利于知觉干扰效应的产生,然而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只是采用拼写或无意学习的指示语则未能引起知觉干扰效应的产生。

    3 知觉干扰效应的理论解释

    自知觉干扰效应发现以来,先后主要有六种理论或假说试图揭示其本质,并尝试对其发生的原因作出解释。

    3.1 精细加工假说

    精细加工假说(Elaboration Account)多在内隐一外显记忆的背景下进行评价。其基本主张是,知觉干扰条件比非干扰条件引起更多的对项目的语义精细加工。掩蔽刺激像是一种要求信号,使被试认为知觉干扰条件下的项目比非干扰条件下的项目更重要,因而引起不同的精加工编码。如果精加工是引起知觉干扰效应的中介条件,则该效应将会出现在外显记忆而非诸如知觉不完整的词干补笔线索之类的内隐记忆测验中。如果假设知觉干扰条件比非干扰条件导致较少的较低水平的视觉特征加工的话,这种解释甚至可以预测在上述内隐记忆测验中将会出现知觉干扰效应的反转。

    尽管精细加工假说看上去是可行的,Hirshman等提供了相反的证据。假设增加总的学习时间可以增加由语义精加工调节的效应量的大小。根据精加工的解释,增加学习时间应当增加知觉干扰效应。然而与预期相反,他们发现增加学习时间(在知觉干扰条件下增加掩蔽刺激的呈现时间:在非干扰条件下增加单词的呈现时间)并没有增加知觉干扰效应的大小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