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性消费行为内在机制研究述评(2)
2.2 调节点理论(regulatory focus theory)Kahneman和Tversky(1979)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核心假设之一是人们厌恶损失。该理论提出失去(lose)的斜率大于获得(gain)的斜率,因此失去一个X主观感受到的痛苦大于获得一个X主观感觉到的快乐。研究者已对前景理论作了拓展,认为客观上相等的失与未得之间,人们更厌恶前者。他们的解释是:失是在价值函数斜率更大的“失”部分进行评估,而得是在价值函数斜率更小的“得”部分进行评估。同时学者们也指出:避免了一个损失比得到一个相同大小的获得更让人愉快。Higgins(1997)在总结早期不同需求与目标种类的有关激励文献基础上,提出调节点理论。指出自我调控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提升调节点(promotion fOCUS)和防御调节点(preventionfocus)。调节点理论在得与失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个新异的观点,认为对于希望的最终结果,如同样是经历成功,对于提升调节点和防御调节点来说是不同的,前者认为是“得”,而后者认为是“非失”;同样,对于经历失败,提升调节点会认为那是“没有得”,但防御调节点会认为那是“失”。这是因为对于提升调节点,希望的结果是以最大化目标来表达的,而对防御调节点,希望的结果则是以最小化目标来表达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