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701730
二级强化程序在药物成瘾研究中的应用(4)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8年第6期
     的运用

    二级强化自身给药模型中,动物在CS的影响下按压杠杆以寻求药物的行为反映了其对成瘾性药物的渴求。使用二级强化程序,人们可以预测物质的成瘾性。即在CS的影响下,如果一种物质会引发二级强化模型中动物高水平的按压杠杆行为,则可以推断这种物质可能具有致成瘾性。研究表明,除了可卡因、吗啡、海洛因等常见滥用药物外,尼古丁、-9四氢大麻醇、阿片类部分激动剂、酒精、苯环己哌啶、阿片类刺激性混合物、安非他明、口服戊巴比妥等都能维持二级强化自身给药模型中动物较高的觅药行为,表明这些物质可能具有致成瘾性。可卡因和巴比妥酸盐引起的动物按压杠杆行为的反应次数线性图极为相似,说明这些药物具有相似的行为特性。研究者还比较了二级强化自身给药模型中食物和成瘾性药物的行为特性,发现两者的反应既相似又有区别。相似点表现在: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食物或药物等强化物的剂量都会增加动物的反应次数,而撤消CS都会减少反应次数。区别则表现为:强化物为成瘾性药物时,撤消CS引发的动物反应次数的减少量更大,说明CS对其行为的保持所起的作用可能更显著。丙炔苯并胺(L-Deprenyl)常被用千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和尼古丁、精神刺激性药物的辅助治疗中,但由于其在体内会代谢产生L-甲基苯丙胺和L-安非他明,所以具有致成瘾的可能性,Sevil等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验证,在二级强化自身给药模型中用丙炔苯并胺代替原来的一级强化物D-安非他明,发现动物的反应次数立即下降,数据与生理盐水组相近。用丙炔苯并胺预处理的动物不能改变D-安非他明引发的觅药行为的特性,这些结果都表明丙炔苯并胺可能并不具有成瘾性。特麦角脲(Terguride)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部分激动剂,常被用于可卡因成瘾的药物治疗。Donna用二级强化程序F110min(FR10/30:S)研究了它的致成瘾性,发现它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可卡因引发的觅药行为,说明特麦角脲的致成瘾性小于可卡因。运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者们发现很多物质可以减少滥用药物在二级强化自身给药模型中的觅药行为,例如7-Nitronidazole、D1受体拮抗剂SCH 23390、5,羟色氨受体拮抗剂AMI,193、肾上腺皮质酮合成抑制剂酮康唑(Ketoconazol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I型受体拮抗剂CP-154,526、多巴胺神经递质选择性抑制剂RTI_336[27]、D3受体部分激动剂CJB 090E283等都会减弱可卡因在二级强化自身给药模型中诱发的觅药行为,而对于阿片类滥用药物,巴氯酚、纳洛酮、毒扁豆碱等物质能起到这种效果。这样由于二级强化程序具有预测物质致成瘾性的特点,人们就可以将其用于指导滥用药物的抗体疫苗的研究。像疫苗IPC-1010(ImmuLogic Pharmaceutical Corp)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阻碍二级强化自身给药模型中可卡因引发的觅药行为,表明这种疫苗可能对可卡因成瘾具有预防作用。

    总之,二级强化程序的运用为药物成瘾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必须承认,由于这种程序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研究者们具体实施过程中处理方式的差别,一些研究得出了不统一的结果。人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这种方法的优势,进而将其运用到药物滥用的防治工作中去。, http://www.100md.com(张 静 李新旺 马兰花)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