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6598
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1期
     Jung-Beeman等人认为,右侧前颓区负责在原本不相关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

    张庆林及其团队(张庆林,邱江等,2005)提出了顿悟的原型启发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通过原型启发而实现的;在实验条件下,正确提取(激活)相关的原型并从中获取关键性启发信息,是获得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关键。他们的实验还发现,“原型的激活”是自动加工,而“原型中所包含的关键性启发信息的利用”则是控制加工(曹贵康,杨东,张庆林,2006~陈丽,张庆林,严霞等,2008)。Qiu J等(2008)最近采用fMRI技术考察了被试在顿悟性的解决汉字字谜问题时的大脑活动,探讨了原型启发的脑机制。研究发现,相对于非顿悟条件的脑激活,顿悟条件下脑激活显著增加的区域有楔前叶(pmcune~)、左侧额下,中回(left mferior/middie frontal gyrus)、枕叶下回(inferior occipital gyms)和小脑(cerebellum)。他们认为楔前叶与情景记忆的成功提取(原型激活)有关,左侧额下/中回与形成新异联系和打破心理定势(原型中所包含的关键性启发信息的利用)有关,枕叶下回和小脑与对字谜的再审视和注意的重置(评价产出是否合适于新颖性的要求)有关。

    从上述实验研究结果可见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