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61446
行为遗传学:解决面孔特异性问题争论的新思路(4)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2期
     应是因为正立条件下正确率已经达到了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Yovel,2004)。这样作为监测标准的倒置效应,它本身的机制就是一个未明问题,因此任何建立在倒置效应基础上的结果都缺乏理论支持。

    3.2面孔刺激特异性的假设

    如上所述,面孔整体加工特异性的假设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fMRI和行为研究结果发现,面孔的局部加工(part-basedprocess)也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如行为测试的研究表明面孔的局部信息加工也有倒置效应(Riesenhuber,2004;Sekuler,2004);并且面孔局部信息的加工和整体信息的加工都发生在特化于面孔加工的脑区FFA(Yovel,2004;2005;Kanwisher,1999)。这些结果引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观点:面孔之所以特异,不仅仅是因为整体性加工而特异,而是面孔这类刺激本身也存在特异性,即我们的第二个假设——面孔刺激特异性假设(Kanwisher,2006)。面孔刺激特异性的假说认为,面孔刺激本身特异于其他非面孔的客体,除上述行为和fMRI的证据外,ERP和MEG的研究也证明了存在特异于面孔刺激的神经电信号N170和M170(Bentin,1996;Jeffreys,1996;Liu,2000)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