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参加抗震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及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PCL-M),对空军巢部抗震救援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消极应对和PCL-M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PCL-M总分,SCL-90总分及4项因子分呈低相关(p<0,01);不同气质类型PCL-M总分及SCL-90各项统计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气质类型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个别官兵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关键词:地震;军人:心理健康;心理测量
分类号:B849;R395
1 目标、工具和过程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空军某部奉命进驻重灾区执行抗震救援任务,首要任务是从废墟中解救幸存者并处理遇难者遗体。连续几天执行此项任务,面对大量惨不忍睹的遇难者尸体,官兵们心理受到强烈震撼,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笔者在为部队提供心理服务的同时,开展了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救灾官兵的应激反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文献报道,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与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有关。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官兵应激事件后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考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特点和应对方式相关性,并采用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对救援官兵进行评估。PCL-M共有17个题目,包括反复体验、情感麻木和高度警觉3个PTSD主要症候群。
灾难发生后7周,共有官兵677人参加了此次调查,年龄15~34岁,平均为20.1±2.32岁,均为男性。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现场测查,当场收回有效资料589份,有效回收率为87%。
2 结果
按照中国军人常模SCL-90总分划界值178分,589名救灾官兵中总分大于等于178分的有44人(占7.47%),其中最大值为371分。PCL-M量表总分划界值为50分,救灾官兵中总分大于等于50分的有9人(占1.53%),其中最大值为85分。
1)应对方式与PCL-M、SCL-90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列于表1。从中可见,消极应对方式与PCL-M总分相关r值为0.434,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的相关r值在0.32~0.46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积极应对方式虽与PCL-M和SCL-90总分及4项因子分相关,虽达到统计学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但是相关值较低,r值在0.107~0.131之间。
2)根据救灾官兵EPQ-RSC各量表标准T分,按照E量表与N量表分数在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小于43.3且大于等于38.5或者大于56.7且小于等于61.5为倾向型,其余为典型型的标准,除去中间型335人,划分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的官兵共254人,详见表2。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均值多重比较Scheffe法分析,发现不同气质类型之间各项统计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F=24.49~65.11,p<0.01。结果列于表3。
3 讨论
在救灾官兵执行救援任务7周后进行的心理测查结果显示整体心理状况较好。这可能是因为空军心理救援分队在地震1周后即到达四川重灾区,在部队官兵连续五天执行挖掘和掩埋遇难者尸体任务后,用集体晤谈和个别干预的方式及时给予了心理疏导,使得出现急性心理应激反应者的不良情绪得到了释放。但也有7.47%的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还未能从异常惨烈的场面中摆脱出来,心理仍存在着悲伤、抑郁、焦虑、恐怖等负面情绪:有9人出现高度警觉症候群,和情感麻木和反复体验症候,表明已经出现了轻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越消极,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差;积极的应对方式虽对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但在大灾应激的特殊情境下,其作用有可能被减弱。
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表明,具有不同气质类型个体差异的救援官兵,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根大差异。多血质和粘液质与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人在PCL-M总分上差异显著。说明应激反应症状的出现与内外向关系不大,而情绪稳定性则有直接影响。神经质越强、情绪愈倾向于不稳定或情绪状态不佳,其心理健康水平愈低;反之,面对压力,情绪越稳定,越是具有良好的气质、稳定的情绪,其心理承受能力越大。
综上所述,个体差异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开展心理教育疏导工作时,要注重对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考查。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单独对EPQ中的神经质(N)量表进行测查,以便及时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尽快消除负面反应。同时对基层部队在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避免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保障部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对出现心理问题的个别官兵,应加强长期的随访工作,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及治疗,使其摆脱困境,同步成长。, 百拇医药(伊 丽 武国城 万 憬 陈 松 汪志勇)